平凡的榜样——2009年励志故事

马书青从洗衣女工到研究生的转变,以及蔡伟从三轮车夫成为复旦大学博士生的故事,展现了不同途径实现个人价值的可能性。这些励志经历鼓励着更多人勇于追梦。
平凡的榜样
  
       “你虽在困苦之中也不要惴惴不安,往往总是从暗处流出生命之泉……不要因时运不济而郁郁寡欢,忍耐虽然痛苦,果实却最香甜。”
  波斯诗人萨迪的诗,或许可以成为马书青人生转折的写照。马书青,38岁,14岁孩子的母亲,河南义马煤业集团常村煤矿澡堂女工。1992年技校毕业,进入常村煤矿工作,先后在后勤服务中心司职仓库保管、环卫工、澡堂洗衣女工。马书青的生活和普通人一样,波澜不惊。十几年的边缘工作,马书青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存在的价值就是扫扫地、洗洗衣服?”她觉得自己应该改变,2000年开始参加自学考试,考取大学专科文凭,2009年考入山西师范大学汉语语言系研究生。马书青以自己的努力,演绎了一段当代女工的励志故事
  从洗衣女工到研究生,如此大的反差,使得马书青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在常村煤矿,人们开始用她的例子鼓舞高考落榜少年。
  马书青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通过不同途径成才的可能性。
  38岁,洗衣女工,研究生,马书青创造了义马煤业的历史。事实上,马书青并不是第一个见诸媒体并造成轰动的大龄考生。
  今年4月,复旦大学经过专家考试和校招生领导小组讨论,把只有高中学历,下岗十余年的38岁三轮车夫蔡伟列入了2009年度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导师为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先生。38岁高中学历,从三轮车夫到复旦大学博士生,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励志故事。足以传颂的“佳话”背后,不仅是一个年轻人对学问的执著,还有一门学科无尽的魅力,一位学者惜才的慧眼,一所大学开放的心胸……
  像蔡伟、马书青这样从三轮车夫、洗衣女工到高校博士生、研究生的华丽转身并非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们一样,不管高考失利,还是下岗面临生计之忧,都能一直享受“读古书的乐趣”。这样的“淡定”,试问几人能做到?
  “积微言细,自就鸿文”——从细微处积累,努力奋进,最终取得大成就,这也许正是许许多多普通人的梦想。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