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5号,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宣布要投资80000亿美元来救市。在两三个星期之钱,中国政府已经宣布拨款4万亿资金来救市。现在,我们光从数字上来看,美国政府拿出的8000亿美金是占到了美国GDP的6%,而中国呢?这一项救市资金就占到了我们整个国家的GDP的16%,真是财大气粗,套用一句俗话,“咱们不差钱”。如此大手笔的救市资金,令世界也是惊叹不已。当时就有新加坡的报纸评论,“中国4万亿的救市资金,旨在扩大内需,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但是,结果究竟如何呢?今天看了一期关于《郎咸平说----4万亿如何提振内需》的内容,深有感触。
我们国家现在倡导一个什么理念,就是说市场出现问题的把问题推向市场,让市场自己来解决。但是你想想看,现在连美国这种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倡导政府的救市(这时,肯定有人在背地里偷着乐,你看人家美国都搞社会主义的一套,看来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比较有优越性的嘛!),让市场自己解决绝对不可能,前方必是死胡同。美国政府之所以毫不犹豫决定救市,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美国政府不救市,首先,美国的金融体系会彻底崩溃,随之而来的就是美国老百姓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信心崩溃的时候会导致百姓的消费严重减少,消费减少会导致国内大量的企业倒闭,因为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了么,企业的倒闭会使大量的员工失业,依次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会引发社会问题。这种问题市场之所以无法解决是因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老郎也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工商链条时代”,政府救市的目的就是斩断这种工商链条,设立防火墙(这对于我们这种学IT的人可能更加容易好理解一点)。
当时,正当华尔街已经陷入一片混乱的时候,正在美国访问的×××总理在华尔道夫饭店面对美国诸多金融界的精英们提出了----“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的论断。当时,温总理也是在向全世界发出一个信号,也就说中国的稳定和一些必要的救市措施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为后来的4万亿救市资金打下了基础。
         其实救市简单而言也就无非考虑到三个问题:第一,目的。这个其实已经很明确,就是要斩断工商链,设立防火墙,保证百姓的消费信心;第二,速度,速度一定要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第三,手段,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其实美国救市的道路一路走来一直很辛苦,其中的辛酸只有奥巴马他们才知道,保尔森当初在开始实施救市的时候,也是很茫然,他自己也说道,我们的救市计划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绝非有一步到位的可能。你说美国人这么聪明,都想不出来,咱们能一时半会儿想出来么(这绝非是自嘲)?现在不是以GDP为纲的么,那好,把4万亿大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筑马路,修铁路,一条不够,两条,普通的不够快,造高铁,看看还有钱,继续造磁悬浮。其实,咱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很简单,GDP保8的增长率。其实美国人在整个救市过程中,保持了很高的灵活性,由最初的拯救金融机构到后来追加资金刺激国内消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见招拆招”,这也是我们中国功夫的精髓之一么。
         那么这4万亿资金的来源是哪里呢?其中1万亿是中央政府出资,另外1万亿是由地×××府出资,剩下的两万亿是由银行融资而来的。问题就来了,银行融资的钱哪里来的?就是老百姓。也就是说,银行通过融资将百姓的钱(民营经济的钱)打到政府那边去,去搞基础建设。从而产生了老郎常说的一个概念----“二元经济”,何为二元呢?也就是说基础建设搞的风风火火,间接拉动基建的各种股价,比方说水泥,钢筋;还有一个呢,就是民营经济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差,消费品领域的投资越来越差,你说怎么可能拉动我们的消费需求呢?
那究竟这4万亿该如何使用才是正确的呢?基础建设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其实我们还有地方更加需要它。我们的基建的确可以解决一部分的就业问题,但是你要知道,解决我们国家90%就业人口的部门是那些占据我们经济总量70%的民营企业。而且,在90年代的时候,我们的消费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同时也做了大量的基建,而且这种基建的收益是非常高的,而现在呢?我们的消费已经下降到GDP的30%以下,基础建设所占的比重是越来越高,甚至接近70%,效益却是越来越低。而要知道,在美国,人家的消费要占到整个国家GDP的70%。如果这种消费能力继续下降,那必然造成产能过剩,以前我们还可以通过出口来解决这种产能过剩问题,现在连美国都遇上危机了,百姓也不敢再肆无忌惮地花钱了,这对于我们国家的民营企业造成的伤害是多么的大。
我们一直在讲“提振内需”,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来思考问题----提振供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将4万亿这部分钱拿出来,提供给民营企业(当然具体的方法可以看具体情况),让他们生产出更多的产品,然后创造出更好的效益,这样,企业就有更多的钱来发给员工,这样的话,员工就有钱消费了。我们现在的根本问题不是需求不足,而是老百姓根本就没有钱去花,百姓太贫穷了,所以人们还是更加愿意将钱放在银行里,而不是拿出来消费,这也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如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们的GDP将一直需要铁路、公路来拉动。我就不信政府宁愿造一条公路,拆一条公路来拉动GDP也不愿将这部分钱投放到民营企业当中,当然投放的过程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但是总有办法的。等到那时,咱们国家的中产阶级的人数也可以占到整个国家的70%-80%。我们普罗大众有钱了,还怕消费不起来,就怕像美国一样,过度消费(当然是开玩笑)。我们中国人也是需要消费享受的,前提是我们普通百姓得有钱,那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