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
前一秒钟,有一个叫做“未来科技”的企业刚刚成立。搞企业,就必须有钱,对于未来科技来说。成立企业的钱(资金),来源主要有:向银行借贷的钱;企业老总自己出资部分。从财务方面说,银行借贷,称之为“借贷资本”,企业老总自己出资部分,称之为“股权资本”。资金的支出也分为两个部分: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实际上是流动资本,这里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借贷记账法,简化了一下)。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到下面的图:
上图就是企业资产负载表的最简单的表现。资产负债表具有这么几个特点:
l 快照。资产负债表是一张回答企业资金当前状况的“快照”,显示的是当前的状况(一个点)
l 收支平衡。支=收。即,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借贷资本+股权资本
l 收支是资金的两面。收,支是企业资金的两个面。支回答的企业资金的表现形式,收回答的企业资金的来源。例如,企业用100元买了生成材料,这个生成材料就是流动资产。这100元,可以来源于股权资本,也可以来源于借贷资本。
一般来说,借贷资本,处于股权资本的上方,表明如果企业破产,是要优先偿还借贷资本的。
会计恒等式
上面提到,资产负载表中必须支=收。实际上,在会计中,也有这么一个等式,叫做“会计恒等式”。其原理跟资产负载表中的收支平衡基本一致。
首先,会计中,将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统称为资产;将借贷资本称之为“负债”,将股权资本称之为“所有者权益。”
所以,会计恒等式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所以,资产负债表就转变成下面的内容了。
事实上,在上图中,不仅体现了会计中的会计恒等式和资产负债表的微妙(为什么是微妙了,因为我们之前说了,完整的资产负债表还有更多的内容)关系,而且,涵盖了会计要素中的三项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要了解会计要素,先了解会计主体。
百度百科上这么说“会计主体 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简而言之,会计主体就是某家公司,例如中国工商银行,支付宝等。
会计工作,主要是记录资金流向(更专业的说法叫做 资金运动,更更专业的叫法叫做会计对象)。在会计中,会计主体为会计工作提供了一个基点或者说参照物。因为同一笔资金,对不同的企业来说,流入和流出的方向是不同的。
资金流向,这个说法太笼统了。我国将资金流向,用六大会计要素进行了分类。他们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所以,可以说会计要素是企业资金流向的顶层分类。
会计恒等式中的三个会计要素,体现的内容和资产负债表是一样的。体现的是企业的资金快照,是一个时刻点的内容。(企业财务三张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表,分别反映企业当前,过去和将来的资金状况)。事实上,我国采用的是大财务的思想,即“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所以,会计恒等式跟资产负载表保持一致,也就是顺理成章的。
借贷记账法
就我个人的理解,无论哪一种记账,都有三个基本要素:账户,资金方向,资金金额。事实上,我们通常说的记账,就是会计术语中的会计分录(百科百科:会计分录是指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指明应借应贷账户的方向、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会计记录。)
先谈谈账户。
谈账户之前,必须了解会计科目。
所谓的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细分(因为会计要素还是太粗了……)。所以,我们可以说会计科目是对企业资金流向的底层分类(科目还可以分为总分科目和细分科目,本文就不进一步探讨了)。需要补充的是,利润没有细分的会计科目(因为例如最后要么被人拿走了,要么变为了其他会计要素)。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的关系大概是这样的:
继续回来看账户。普通交流的时候,账户指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专业一点,账户可以理解为记账(会计分录),包括账户名称,资金流向和资金金额。其中,T型账户是教学和应用中比较广泛的一种记账方式。如下所示(该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了解会计科目,账户,我们进入正题,来了解一下借贷记账法。
作者本人没有学过会计,初看借贷记账法,完全是一头雾水。在网上阅读几篇资料后,我是这样理解借贷记账法的。
首先,借贷记账法的起源如下:
Debito-credito记账法:Debito——债务,credito——债权
Debit-credit记账法:Debit——债务,credit——债权
账合之法:借-借为,贷-贷于
中国翻译过来的借贷记账法,借、贷在中国的语义中,已经不能清晰的表明资金流向了,会计教材和网上大部分资料,都是结合会计要素来理解借、贷到底是增还是减。
“对于资产类账户而言,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对于负债类账户而言,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对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而言,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对于成本、费用类账户而言,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对于收入类账户而言,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上面一段话,非常抽象。我尝试这样理解一下借贷记账法。
l 就借贷记账法的本意而言,借表示债务,贷表示债权。
l 回到资产负债表。无论是借贷资本还是股权资本,这两块的资本增加,相对于同一企业(会计主体而言),就是债权增加了。即,其他人(银行,企业合伙人)对这家企业的债权增加了。换一个说法,就是企业破产的时候,要给这些债权人分配东东(资金或者可以折算成资金的东东)。
l 所以,借贷资本、股权资本增加,即负债、所有人权益增加,即表示债权增加。
l 所以,对于负债、所有人权益(及会计恒等式右边的项目),是“贷(债权)增”;同样,就必定有“借(债务)减”。合起来就是“贷增借减”
l 同理可证,对于资产,是“贷减借增”
补充说明:在会计工作中,通常将借记录为DR,贷记录为CR。
增减可能还是有点抽象,我们换种方式继续理解。
对于负债和所有人权益,所谓的“贷增借减”,资产就是从借流向贷,从DR流向CR。
对于资产,所谓的“贷减借增”,资产就是从贷流向借,从CR流向DR。
其他概念
表内分录
同一张资产负债表内的会计分录,称之为 表内分录。
换种方式理解:一次记账,一般涉及到两个及其以上的账户。若果这些记账(会计分录)中,有一个账户是相同的(可以理解为有一个会计主体,一个企业/个人时相同的),那么这些会计分录就是属于表内分录。
表外分录
不同资产表内的会计分录,称之为表外分录。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xxprogram/138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