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CPS、CPM、CPT、CPC 是什么

博客介绍了常见的广告计费模式,包括CPA(每行动成本)、CPS(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换算广告刊登金额)、CPM(每千人成本)、CPT(每时间段成本)、CPC(每点击成本),并说明了不同模式的收费阶段。

1、CPA(Cost Per Action) 每行动成本。CPA是一种按广告投放实际效果计价方式的广告,即按回应的有效问卷或注册来计费,而不限广告投放量。电子邮件营销(EDM)现在有很多都是CPA的方式在进行。

2、CPS(Cost Per Sales):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换算广告刊登金额。CPS是一种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计算广告费用的广告,这种广告更多的适合购物类、导购类、网址导航类的网站,需要精准的流量才能带来转化。

3、CPM(Cost Per Mille) 每千人成本。CPM是一种展示付费广告,只要展示了广告主的广告内容,广告主就为此付费。

4、CPT(Cost Per Time) 每时间段成本。CPT是一种以时间来计费的广告,国内很多的网站都是按照“一个星期多少钱”这种固定收费模式来收费。

5、CPC(Cost Per Click) 每点击成本。CPC是一种点击付费广告,根据广告被点击的次数收费。如关键词广告一般采用这种定价模式,比较典型的有Google广告联盟的AdSense for Content和百度联盟的百度竞价广告。

通过以上信息我们知道:

(1)CPT和CPM只在第一步收取广告费用,即媒体只需要将广告对广告受众进行了展示,即可向广告商收取广告费用。

(2)CPC只收取第二步费用,消费者看到广告后并进行了点击行为以后,媒体向广告商收取广告费用。

(3)CPA和CPS处于第三步,即消费者有看到广告后并点击了广告,进一步了解活动情况后在广告主的网站完成某些特定行为(例如付款消费,填表注册等)。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jirglt/blog/3026157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用户解决关于贝叶斯网络中条件概率表(CPT)顺序的问题,尤其是在MATLAB中的实现和调试。用户提到了之前的回答和相关引用,我需要结合这些信息来给出详细准确的解释。 首先,用户的问题明确指向CPT的顺序,这可能是在设置参数时遇到困难,或者在调试代码时发现概率结果不符合预期。用户可能在使用BNT工具箱时,发现CPT的输入顺序容易出错,或者对父节点的排列方式不太清楚。 回顾之前的回答和引用,引用[2]提到在设置tabular_CPD时,变量的顺序是False True,对于多个父节点的情况,顺序如FF、FT、TF、TT。这可能涉及到父节点的排列顺序是字典序,也就是按照父节点的定义顺序,依次排列状态。例如,如果有两个父节点A和B,每个有两个状态(F和T),那么组合顺序是A=F,B=F;A=F,B=T;A=T,B=F;A=T,B=T。这一点在之前的示例中也有提到,但用户可能需要更详细的解释,特别是在不同父节点数量和状态下的情况。 接下来,我需要确认BNT工具箱中CPT的存储方式。根据BNT的文档,CPT的排列顺序是父节点按照定义时的顺序排列,每个父节点的状态按升序排列(比如0,1或1,2,取决于定义)。因此,用户需要按照父节点的顺序来展开所有可能的组合,并且每个组合对应的概率值要正确填写。 用户可能需要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不同父节点数量下的CPT顺序。例如,一个节点有三个父节点,每个父节点有两个状态,那么组合数量是2^3=8种,排列顺序应该是父节点按照定义顺序依次变化,类似二进制计数的方式。例如,父节点A、B、C,顺序为A=F,B=F,C=F;A=F,B=F,C=T;A=F,B=T,C=F;以此类推。这在引用[2]中提到过,但可能需要更清晰的说明。 此外,用户可能在调试时遇到概率结果不符合预期的问题,这可能是因为CPT的顺序填写错误。例如,如果父节点的顺序在定义时颠倒了,那么实际计算时使用的条件概率也会出错。因此,强调父节点的定义顺序对CPT排列的影响非常重要。 还需要考虑节点本身的状态顺序,比如是否使用0-based或1-based索引。BNT通常使用1-based,即状态从1开始,但具体可能取决于节点的定义方式。用户可能在设置概率时混淆了状态顺序,导致结果错误。 另外,用户可能想知道如何验证自己设置的CPT是否正确。可以通过边际概率计算或给定证据后的后验概率来检查是否符合预期。例如,如果所有父节点都设置为某个状态,子节点的概率是否与CPT中的对应项一致。 最后,总结关键点,确保用户能够正确理解CPT的顺序,并提供示例代码和调试建议,帮助他们在实际编码中避免常见错误。</think>### 贝叶斯网络中条件概率表(CPT)的顺序详解(MATLAB实现) #### **一、CPT顺序的核心规则** 在BNT工具箱中,条件概率表的排列遵循以下**字典序展开规则**: 1. **父节点顺序**:按`dag`定义中父节点的**声明顺序**排列(即`parents = find(dag(:,node))`的索引顺序) 2. **状态顺序**:每个节点的状态按**升序排列**(例如:若节点定义为`node_sizes=2`,则状态顺序为`1→2`,对应False→True) 3. **组合方式**:父节点状态按**低位优先**变化(类似二进制计数器) #### **二、具体排列示例** ##### **案例1:单父节点(2状态)** ```matlab % 节点C的父节点为A(A有2个状态,C有2个状态) % CPT排列顺序: % P(C=1|A=1), P(C=2|A=1) % P(C=1|A=2), P(C=2|A=2) % 输入格式应为:[0.9 0.1 0.3 0.7](对应A=1和A=2时的条件概率) bnet.CPD{C} = tabular_CPD(bnet, C, [0.9 0.3 0.1 0.7]); ``` ##### **案例2:双父节点(各2状态)** ```matlab % 节点C的父节点为A和B(A定义在先,B在后) % CPT排列顺序: % A=1,B=1 → P(C=1),P(C=2) % A=1,B=2 → P(C=1),P(C=2) % A=2,B=1 → P(C=1),P(C=2) % A=2,B=2 → P(C=1),P(C=2) % 输入格式应为:[0.9 0.8 0.6 0.1 0.1 0.2 0.4 0.9] % 解释: % P(C=1|A=1,B=1)=0.9 → P(C=2|A=1,B=1)=0.1 % P(C=1|A=1,B=2)=0.8 → P(C=2|A=1,B=2)=0.2 % P(C=1|A=2,B=1)=0.6 → P(C=2|A=2,B=1)=0.4 % P(C=1|A=2,B=2)=0.1 → P(C=2|A=2,B=2)=0.9 bnet.CPD{C} = tabular_CPD(bnet, C, [0.9 0.8 0.6 0.1 0.1 0.2 0.4 0.9]); ``` ##### **案例3:三父节点(各2状态)** ```matlab % 父节点顺序:A→B→C % 排列顺序为: % A=1,B=1,C=1 → 000 % A=1,B=1,C=2 → 001 % A=1,B=2,C=1 → 010 % A=1,B=2,C=2 → 011 % A=2,B=1,C=1 → 100 % ...(共8种组合) % 输入格式为:按上述顺序排列的16个概率值(每个组合对应子节点的2个概率) ``` #### **三、调试技巧** 1. **可视化验证**:使用`CPT = struct(bnet.CPD{node}).CPT`提取已设置的CPT矩阵,检查维度是否匹配`[子节点状态数 × 父节点组合数]` 2. **边际概率验证**:设置父节点为固定值,计算子节点的边际概率是否与CPT中对应条目一致 ```matlab evidence{A} = 1; evidence{B} = 2; engine = enter_evidence(engine, evidence); marg = marginal_nodes(engine, C); disp(marg.T); % 应与CPT中A=1,B=2对应的概率一致 ``` 3. **自动生成工具**:对复杂节点可使用`mk_stochastic`函数生成归一化概率表 ```matlab raw_values = rand(1,8); % 随机生成原始值 normalized_CPT = mk_stochastic(raw_values); % 自动归一化 ``` #### **四、典型错误分析** | 错误现象 | 可能原因 | 解决方案 | |---------|---------|---------| | 概率和不为1 | CPT未归一化 | 使用`mk_stochastic`函数处理 | | 维度不匹配 | 父节点组合数计算错误 | 检查`prod(node_sizes(parents))`的值 | | 概率逻辑颠倒 | 父节点顺序错误 | 重新确认`dag`中父节点的定义顺序 | #### **五、关键函数参数说明** ```matlab % tabular_CPD函数参数解析 tabular_CPD(bnet, node, 'CPT', [values], 'adjustable', 0); % - 'CPT': 必须按父节点组合的字典序排列 % - 'adjustable': 设为0表示固定概率表(默认可学习) ``` #### **六、文献参考** - **CPT排列规则**:BNT官方文档指出,多维概率表的存储遵循C语言风格的列优先顺序[^1] - **调试建议**:复杂网络建议先用`BNT自带的GUI工具`可视化验证CPT设置[^4] --- ### 相关问题 1. 如何用MATLAB验证贝叶斯网络CPT设置的正确性? 2. 当节点有多个父节点时,如何快速生成符合约束条件的CPT? 3. 贝叶斯网络中如何处理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混合的CPT定义?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