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由协议和被路由协议的区别:
在TCP/IP协议栈中,Routed Protocol(IP)工作在网络层,而Routing Protocol工作在传输层或者应用层。他们之间的关系为:Routing Protocol负责学习最佳路径,而Routed Protocol 则是根据最佳路径将来自上层的信息封装在IP包里进行传输。
2.路由器是如何进行选路?
路由转发数据包的关键是:路由表
3.要实现路由器路由必须知道:
- 目的 地址
- 源地址
- 所有可能的路由路径
- 最佳路由路径
- 管理路由信息
4.管理距离:
- 管理距离主要用不同路由协议之间的可信程度
- 可信程度的范围是:0-255之间,它表示一条路由选择信息源的可信任值,该值越小,可信度越高。0为最信任,255为最不信任:即没有任何流量通过。
5.常用的路由协议的管理距离(AD)值:
- 直接相连:0
- 静态路由:1
- RIP:120
- EIGRP:90 外部:170
- IGRP:100
- OSPF:110
若将管距都改为0的话,默认的规律还是会根据默认的管理距离来走。所以还是直连的最优先。
6.静态与动态路由:
- 静态路由:
- 人工手动输入的路由信息,其一般用于比较小型的企业当中。
- 静态路由优点:1.对路由器CPU没有管理性开销
- 2.在路由器间没有带宽占用 、
- 3.增加安全性。
- 静态路由缺点:1.必须真正了解网络
2.对于新添网络配置繁琐
3.对于大型网络,工作量巨大
静态路由的例子:
下一跳的IP地址,也可以改为:上一路由器的出接口。不过直接指接口会快一点:缺点:如果用交换机连接路由器(MA网络中),若用接口的话,会出现没有目标性的结果。在以太网中,还是会发ARP查找,浪费带宽流量。
缺省静态路由:
一般在Stub Network的路由器上通常配置缺省路由,是大多数企业在接入INTERNET时所采用的配置。
7.动态路由:
路径矢量路由协议:BGP
距离矢量(DV)的最大特点:“谣言”性
距离矢量:源信息的获得----:
路由器从收到的源信息中选择到达目标地址的最佳路径。
CCNA全面经典笔记:http://www.njwanglei.net/cisco/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jeffrey2013/90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