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嘉杭共建G60科创走廊

从上海松江沿着G60高速,一路向西南到嘉兴,再到杭州,一条科创大走廊正在形成。

2017-07-18-1417389c8c-a037-463c-8d85-acf

近日,上海、杭州、嘉兴三地在沪正式签署《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长三角地区融合发展再出新动作。

按照规划,这条科创走廊以G60高速为纽带,将沿线的上海市松江区、嘉兴和杭州等长三角重要城市串联起来,以交通网络为基础,打破行政区划,推动科创要素自由流动、自由组合,共建共享区域创新体系。

受访专家表示,在科创走廊建设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利用了上海科创中心的溢出效益,往嘉兴、杭州联动发展,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融合发展。以科创为主体提升制造业,对其它地区的区域联动具有借鉴意义。

G60或成中国版“101公路”

《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中的这条科创走廊,长约180公里,以G60高速为纽带,将沿线的上海市松江区、嘉兴和杭州等长三角重要城市串联起来。其目的是促进人才、技术、资金、装置、机构、项目、政策等要素自由流动、自由组合,产生“1+1>2”的效应。

科创走廊的基础就是连通上海至昆明的G60高速公路,从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一直通到西部省份云南,是中国版图上的一条交通要道。

通过一条或多条高速公路作为重要连接轴建设创新走廊,推动多城跨区域合作,在世界上并不罕见。比如美国从硅谷到旧金山湾的公路旁,有大批高科技、技术创新公司以及世界知名高校如斯坦福大学,绵延101高速几十公里,将科创资源和产业发展进行有效的聚合。

G60沪嘉杭科创走廊的建设,无疑也是对多城跨区域合作的重要模式的一次探索实践。按照《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的规划,三地将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共建高度融合产业体系、健全智慧基础设施网络、创新一体发展体制机制。

2016年10月27日,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院长王涛在《浙江日报》上发表文章,提出“打造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主要建立在松江打造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杭州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基础上。

王涛提出,大走廊以G60沪嘉杭高速公路为主轴,由“双核一区”构成,一核是上海,另一核是杭州。“一区”即中间约一半的空间地处嘉兴,这是“双核”的重要配套区、链接区和承接区。他对这条走廊的4个功能定位的设想是:省校和院地合作示范带、创新要素集聚共享带、创新型产业集聚引领带以及全国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带。

“科创走廊的建设实际上是把上海和浙江沿线联动起来发展,产业发展不是点状的发展,而是从上海的科创中心往浙江辐射。上海市中心更注重研发和原始创新,而这条走廊上不只有研发,还有制造,这更多是在浙江。”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郁鸿胜指出。

记者在上海、浙江两地企业走访时了解到,上海的科创更多的是国际要素的流动,而浙江的科创更多的是产品的创新,两地可以形成有效的融合。因而,对政府层面而言,双方在这方面合作的理念一拍即合。

尤其是浙江方面,高层力推接轨上海,主要就落在杭州、嘉兴头上。嘉兴市经信委主任卓卫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未来嘉兴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就是研究G60科创走廊的产业链的创新。

长三角区域融合加速

沪嘉杭三地在科创方面的合作由来已久。根据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发布的《G60科创走廊建设行动方案》,松江、嘉兴、杭州已经形成“三纵三横三连”的高速公路网,随着区际交通骨干网络的形成,三地在科创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沪嘉杭G60科创走廊的建设为三地的发展均带来了益处。通过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松江G60的产业已经初步形成。2016年5月,松江首次启动G60松江科创走廊的建设。据悉,至2016年底,松江共引进重点项目191个,跟踪服务增资扩产扩股项目118个。

此外,嘉兴和杭州两地已经成长起来一批工业园区、高科技园区,尤其是一些跨省(市)合作园区,比如嘉兴的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

此前,珠三角地区提出G94广深创新走廊,从创新的角度来看,G60科创走廊与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两地在创新点和创新内容上略有差别。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潘毅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是产业基础扎实、人才聚集的地方,两地打造科创走廊有着各自的优势,也形成了一定的竞争。

在各方看来,长三角这条科创走廊中,嘉兴是个重要的受益者。

“一手联杭州、一手联上海,利用上海、杭州提供的原创、原发的科创技术和研究成果,在嘉兴开花结果。”郁鸿胜指出。

然而这种合作并非易事,上海和嘉兴合作最关键的是面临行政体制限制。郁鸿胜表示,打破合作壁垒要制度创新,还要看行政管理中是否具有能够打破制度壁垒的智慧。区域合作没有统一的形式可以照搬照抄,必须具有全局意识,站在国家战略的角度看问题。

潘毅刚指出,三地经过多年的磨合,已经形成了浙江省政府与上海市政府的对接,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在三地发展的协同下,彼此间对话沟通的渠道也将越来越多。





本文出处:畅享网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畅享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vsharing.com网站。
EnMAP-Box是一款高效、便捷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免安装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直接运行而无需进行复杂的安装过程。这款工具主要用于处理和分析来自各种遥感传感器的数据,如EnMAP(环境多波段光谱成像仪)和其他同类设备获取的高光谱图像。EnMAP-Box的设计目标是为科研人员和实践工作者提供一个直观、易用的平台,以执行复杂的遥感数据处理任务。 在使用EnMAP-Box之前,一个关键的前提条件是需要有一个兼容的IDL(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环境。IDL是一种强大的编程语言,特别适用于科学数据的处理和可视化,尤其是在地球科学和遥感领域。它提供了丰富的库函数,支持对多维数组操作,这使得它成为处理遥感图像的理想选择。EnMAP-Box是基于IDL开发的,因此,用户在使用该软件之前需要确保已经正确配置了IDL环境。 EnMAP-Box的主要功能包括: 1. 数据导入:能够读取多种遥感数据格式,如ENVI、HDF、GeoTIFF等,方便用户将不同来源的遥感图像导入到软件中进行分析。 2. 预处理:提供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功能,用于改善原始图像的质量,确保后续分析的准确性。 3. 分光分析:支持高光谱图像的光谱特征提取,如光谱指数计算、光谱端元分离等,有助于识别地物类型和监测环境变化。 4. 图像分类:通过监督或非监督方法进行图像分类,可以自动或半自动地将图像像素划分为不同的地物类别。 5. 时间序列分析:对于多时相遥感数据,EnMAP-Box能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揭示地表动态变化趋势。 6. 结果导出与可视化:处理后的结果可以导出为各种格式,同时软件内置了图像显示和地图投影功能,帮助用户直观地查看和理解处理结果。 7. 自定义脚本:利用IDL的强大功能,用户可以编写自定义脚本来实现特定的遥感处理需求,增强了软件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在使用EnMAP-Box的过程中,用户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例如对IDL编程语言不熟悉,或者对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缺乏了解。这时,可以通过查阅软件自带的文档、教程,以及在线资源来提升技能。同时,积极参与相关的学习社区和论坛,与其他用户交流经验,可以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 EnMAP-Box作为一款基于IDL的遥感图像处理工具,为遥感数据分析提供了便利,但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IDL基础和遥感知识。通过熟练掌握EnMAP-Box,用户可以高效地处理和解析遥感数据,揭示地表信息,为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科学支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