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NAT在企业上网中的综合应用

本文介绍了一种企业网络中使用PAT(端口地址转换)和NAT(网络地址转换)的技术方案,实现了领导、普通员工及服务器各自独立或共享使用公网IP地址的目标。通过具体的路由器配置命令和网络拓扑设计,展示了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公网IP资源。

昨天和哥们一块喝酒,说到他们单位从电信那里租用了4个公网地址,单位上想让领导单独使用一个IP地址,普通员工共同使用一个IP地址,服务器使用一个IP,在局域网中,领导、普通员工、服务器都是用私有地址并在一个网段内。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主要是在企业出口路由器上应用PAT(端口地址转换)和NAT(网络地址转换)。下面是根据上面案例抽象出的网络模型:

拓扑图:

 

 

网络目标:

企业从ISP获得3个公网地址:200.1.1.1,168.1.1.2,168.1.1.3

C1,C2通过PAT使用200.1.1.1这个地址。

C3使用168.1.1.2;

C4使用168.1.1.3;

R1设置: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ip address 192.168.1.254 255.255.255.0
 ip nat inside
 ip virtual-reassembly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Serial1/0
 ip address 200.1.1.1 255.255.255.252
 ip nat outside
 ip virtual-reassembly
 serial restart-delay 0
!
!
ip route 0.0.0.0 0.0.0.0 200.1.1.2
!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0 interface Serial1/0 overload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1.3 168.1.1.2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1.4 168.1.1.3

!
access-list 10 permit 192.168.1.1
access-list 10 permit 192.168.1.2

!
作为企业网关只需要设置上面的内容就可以实现我们的PAT和NAT设计目标了。可能会有朋友想知道R2的设置,列如下参考:

!
interface Serial0/0
 ip address 200.1.1.2 255.255.255.252
 serial restart-delay 0
!
interface Serial0/1
 ip address 200.2.1.1 255.255.255.252
 serial restart-delay 0
!
router eigrp 100
 redistribute static metric 2048 20 255 255 1 (路由重分发)
 passive-interface Serial0/0
 network 200.1.1.0
 network 200.2.1.0
 no auto-summary
!
ip route 168.1.1.2 255.255.255.255 200.1.1.1
ip route 168.1.1.3 255.255.255.255 200.1.1.1
!
现面来验证试验结果(用wireshark监听R2的S0/0接口):
 

 

 

 

 

 

 

 

 

根据实验结果,PAT&NAT方案是成功的。





本文转自 tiger506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tiger506/323326,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标题基于Python的自主学习系统后端设计与实现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介绍自主学习系统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1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自主学习系统在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在自主学习系统后端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1.3研究方法与创新点概述本文采用Python技术栈的设计方法和系统创新点。第2章相关理论与技术总结自主学习系统后端开发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基础。2.1自主学习系统理论阐述自主学习系统的定义、特征和理论基础。2.2Python后端技术栈介绍DjangoFlask等Python后端框架及其适用场景。2.3数据库技术讨论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在系统中的应用方案。第3章系统设计与实现详细介绍自主学习系统后端的设计方案和实现过程。3.1系统架构设计提出基于微服务的系统架构设计方案。3.2核心模块设计详细说明用户管理、学习资源管理、进度跟踪等核心模块设计。3.3关键技术实现阐述个性化推荐算法、学习行为分析等关键技术的实现。第4章系统测试与评估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4.1测试环境与方法介绍测试环境配置和采用的测试方法。4.2功能测试结果展示各功能模块的测试结果和问题修复情况。4.3性能评估分析分析系统在高并发等场景下的性能表现。第5章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改进方向。5.1研究结论概括系统设计的主要成果和技术创新。5.2未来展望指出系统局限性并提出后续优化方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