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ephemeral-storage特性来对Kubernetes中的应用做存储的限制和隔离

本文介绍了Kubernetes 1.8引入的ephemeral-storage特性,用于管理短暂存储资源,避免节点磁盘空间耗尽。通过设置Pod的requests和limits,系统会在满足存储需求的节点上调度Pod,并在超出限制时执行驱逐操作。体验过程包括准备1.10版本的Kubernetes集群,创建验证Pod,并观察超限后的Pod事件。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Kubernetes在1.8的版本中引入了一种类似于CPU,内存的新的资源模式:ephemeral-storage,并且在1.10的版本在kubelet中默认打开了这个特性。ephemeral-storage是为了管理和调度Kubernetes中运行的应用的短暂存储。在每个Kubernetes的节点上,kubelet的根目录(默认是/var/lib/kubelet)和日志目录(/var/log)保存在节点的主分区上,这个分区同时也会被Pod的EmptyDir类型的volume、容器日志、镜像的层、容器的可写层所占用。ephemeral-storage便是对这块主分区进行管理,通过应用定义的需求(requests)和约束(limits)来调度和管理节点上的应用对主分区的消耗。

在节点上的kubelet启动的时候,kubelet会统计当前节点的主分区的可分配的磁盘资源,或者你可以覆盖节点上kubelet的配置来自定义可分配的资源。在创建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关于Kubernetes存储资源限制中cgroup如何参与的问题,并且需要结合具体实例YAML配置。首先,我需要回忆Kubernetes存储资源限制的相关知识,尤其是临时存储Ephemeral Storage)的限制机制,以及cgroup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用户之前已经询问过Ephemeral Storage限制,现在想更深入地了解cgroup如何参与这一过程。我需要明确cgroup的作用,以及Kubernetes如何利用cgroup来实施存储资源的限制。用户可能需要具体的YAML示例来说明配置,以及cgroup的具体实现细节。 首先,Kubernetes中的资源限制通常分为CPU、内存存储。临时存储包括容器日志、emptyDir卷容器可写层。当设置ephemeral-storage的requestslimits时,kubelet会通过cgroup来实施这些限制。我需要确认cgroup的版本,因为v1v2在实现上有所不同。另外,存储资源的限制可能还依赖于文件系统的配额管理,如XFS的project quota,这部分需要cgroup的工作机制结合起来解释。 接下来,我需要查找Kubernetes官方文档中关于资源限制cgroup的部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例如,在cgroup v2中,可能使用io.max来控制块设备的写入量,而cgroup v1可能通过不同的子系统来管理。同时,需要说明当Pod的临时存储超过限制时,kubelet如何通过cgroup触发驱逐机制。 然后,我需要构建一个具体的YAML示例,展示如何设置ephemeral-storage限制,并解释这些配置如何映射到cgroup的设置。例如,Pod的ephemeral-storage limit会被kubelet转换为cgroup中的某些参数,进而由内核执行限制。 此外,用户可能对如何验证cgroup的配置感兴趣,因此需要提供查看cgroup配置的命令,例如在节点上检查相应的cgroup文件,或者使用工具如systemd-cgls来查看层次结构。 还需要考虑不同文件系统(如XFSext4)对配额的支持,以及它们如何与cgroup协同工作。例如,XFS的project quota需要预先配置,而Kubernetes会自动为每个Pod分配project ID,然后通过xfs_quota工具进行限制。这部分需要简明扼要地解释,避免过于技术化,但又要准确。 另外,可能需要提到kubelet的配置参数,例如如何启用cgroup驱动,以及节点级别的存储驱逐策略,这些都会影响cgroup的行为。 最后,总结cgroup在存储资源限制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其作为底层机制的重要性,以及用户如何通过Kubernetes的配置来间接管理cgroup,而无需直接操作cgroup文件。 在整理这些思路时,需要确保逻辑清晰,步骤明确,结合实例YAML,让用户能够理解从Kubernetes配置到cgroup实现的整个流程。同时,要注意术语的准确性,避免错误的信息,例如区分cgroup v1v2的不同处理方式,以及不同文件系统配额机制的差异。</think>以下是通过 Kubernetes 存储资源限制的完整实现案例,结合 **cgroup 的底层控制机制** 的具体解析: --- ### 一、核心概念关联 Kubernetes 通过 **cgroup** 实现以下存储资源的限制: 1. **临时存储 (Ephemeral Storage)**:日志、emptyDir、容器可写层 2. **块设备 I/O**:磁盘读写速率(需配合 `kubernetes.io/rbd` 等 CSI 驱动) --- ### 二、YAML 配置示例 #### 场景:限制 Pod 临时存储用量 ```yaml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cgroup-storage-demo spec: containers: - name: stress image: polinux/stress command: ["stress"] args: ["--vm", "1", "--vm-bytes", "800M"] # 故意写入 800MB 内存(触发交换文件) resources: limits: ephemeral-storage: "1Gi" # 总临时存储限制 requests: ephemeral-storage: "500Mi" volumeMounts: - name: temp-vol mountPath: /mnt/data volumes: - name: temp-vol emptyDir: sizeLimit: "300Mi" # emptyDir 独立限制 ``` --- ### 三、cgroup 参与细节 #### 1. 临时存储限制实现路径 ```mermaid graph LR A[Pod定义 ephemeral-storage.limits] --> B(kubelet 创建容器时) B --> C{检查文件系统类型} C -->|XFS/ext4 with quota| D[设置 Project Quota] C -->|其他文件系统| E[依赖 cgroup v2 的 io.max] D --> F[通过 xfs_quota 工具设置限制] E --> G[写入 /sys/fs/cgroup/.../io.max] ``` #### 2. 关键 cgroup 接口文件 - **cgroup v1**(旧版本): ```bash # 查看容器临时存储限制(单位:字节) cat /sys/fs/cgroup/memory/kubepods/burstable/pod<pod_id>/memory.limit_in_bytes ``` - **cgroup v2**(Kubernetes 1.25+): ```bash # 块设备写入总量限制(示例:限制为 1GB) echo "8:0 wbps=1073741824" > /sys/fs/cgroup/kubepods.slice/.../io.max ``` 其中 `8:0` 表示主设备号:次设备号,可通过 `lsblk -d -o MAJ:MIN` 查询 #### 3. 实际限制执行流程 1. **写入触发**:当容器进程尝试写入文件到 emptyDir 或生成日志时 2. **配额检查**: - 若使用 XFS project quota:内核直接拒绝超过 `sizeLimit` 的写入 - 若使用 cgroup v2:通过 `io.max` 计数器统计用量,超限时触发 OOM Kill 3. **驱逐事件**:kubelet 检测到超限后,标记 Pod 为 `Evicted` --- ### 四、调试验证方法 #### 1. 查看 cgroup 配置 ```bash # 进入节点,查找容器的 cgroup 路径 PID=$(docker inspect -f '{{.State.Pid}}' <container_id>) cat /proc/$PID/cgroup | grep memory # 查看具体限制值(cgroup v2 示例) ls -l /sys/fs/cgroup/kubepods.slice/kubepods-pod<pod_uid>.slice/*/io.max ``` #### 2. 实时监控存储用量 ```bash # 查看容器的临时存储消耗(kubelet 上报数据) kubectl exec cgroup-storage-demo -- df -h /mnt/data kubectl exec cgroup-storage-demo -- du -sh /var/log/ ``` --- ### 五、高级配置案例 #### 通过 cgroup 直接限制块设备 I/O ```yaml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direct-cgroup-io spec: containers: - name: iolimit image: nginx resources: limits: # 限制该容器每秒写磁盘不超过 10MB kubernetes.io/write-iops: "10Mi" volumeMounts: - mountPath: /data name: testvol volumes: - name: testvol emptyDir: {} ``` 需配合 kubelet 启动参数: ```bash --enforce-node-allocatable=pods --cgroups-per-qos=true ``` --- ### 六、关键配置文件位置 | 限制类型 | cgroup v1 路径 | cgroup v2 路径 | |----------------|-----------------------------------------------|-----------------------------------------------| | 存储写入总量 | /sys/fs/cgroup/memory/kubepods/.../memory.limit_in_bytes | /sys/fs/cgroup/kubepods.slice/.../io.max | | I/O 操作次数 | /sys/fs/cgroup/blkio/.../blkio.throttle.write_iops_device | /sys/fs/cgroup/.../io.max (iops=参数) | --- 通过 cgroup 的层级化资源控制,Kubernetes 实现了存储限制隔离性。这种机制确保了即使单个 Pod 发生存储泄露,也不会影响节点上其他容器的正常运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