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生产型企业是是指企业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装配或者组装,超过两个以上的装配件是企业自己生产的,而且生产装配件的时间和难度远远大于装配。这样的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组装之前必须所有的零部件全部到齐,差一个也不能组装,不能出厂。对于这样的企业,我们知道,如果存在某个零部件迟迟不到,其它零部件全部生产好了在库房等待的话,那么是一种什么状况呢?一方面在制品库存不断加大,企业库存积压的资金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客户迟迟等不到货!对于讲究精益生产,提高生产周期,视准时交货为已任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事故?
但在生产组织中,不是所有的管理者都能意识到这一点的。从2007年以来,由于人民币汇率的不断走低,国内出口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正在举办的2008年春季广交会上了解到,今年的广交会比去年冷清了许多,因为以美元结算的中国产品又贵了不少,很多客商将眼光转移到了越南等其他国家的企业。而中国企业为了规避风险,纷纷缩短产品报价周期和交货周期。也就是说,为了防止在合同价格确定之后,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不要太多,他们必须大幅度缩短从定货到交货的时间。
如果我们的企业不加强内部管理,重视一些以前重视不够的因素,企业将面临危机。对于组装型企业的配套性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否则会发生一个产品的99%的零部件都生产好了,就为其中的一个零件延迟交货,白白损失很多效益。
对于配套型企业,需要明白,不配套的产品生产再多也没有用,生产得越多就浪费越多。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占用大量的库存资金。甚至有可能因为时间长了客户取消定货而成为死库存。
因此,我们在开发配套型企业的计划系统软件的时候,一定要将配套型作为一个重要指标。配套性也就是同时到达,可以用最先到达时间和最迟到达时间的差额来表示,也可以用其他类似的值表示。哪怕客户暂时没有意识到这点的重要性,在系统算法中也应该预留这个功能,以便客户需要的时候激活。否则等客户意识到了以后在进行变更需求时,效率就低,如果是专业化软件更要考虑到这点。
因此,我们在开发配套型企业的计划系统软件的时候,一定要将配套型作为一个重要指标。配套性也就是同时到达,可以用最先到达时间和最迟到达时间的差额来表示,也可以用其他类似的值表示。哪怕客户暂时没有意识到这点的重要性,在系统算法中也应该预留这个功能,以便客户需要的时候激活。否则等客户意识到了以后在进行变更需求时,效率就低,如果是专业化软件更要考虑到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