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垃圾回收

本文深入探讨垃圾回收(GC)的概念及其在处理托管与非托管资源中的作用,详细介绍了非托管资源的两种释放方法:析构函数与实现IDisable接口,并对比了各自优缺点。此外,文章强调了在不同场景下选择合适资源释放策略的重要性。

垃圾回收(GC,Garbage Collection)

资源分为托管资源和非托管资源。托管资源由公共语言运行库处理和回收,无须干预;而非托管资源则须显式释放。

如何释放非托管资源?

方法有二:

1、析构函数

2、实现IDisable接口


析构函数是在对象被回收时触发,因此起不到在指定时点释放的效果;并且可能对性能有负面的影响。因为析构函数会被隐式地翻译为Finalize()方法,但垃圾回收器在回收时会只回收没有Finalize()的内存,而将有这个方法的内存对象标记为“准备终止”,留待下次回收。


实现IDisable接口的,则比较合理,可以随时调用,显式释放。

using(...)方式可以强制调用Disable方法。


GC回收的是垃圾,值类型无须回收,引用类型才需要。没有被引用的引用类型就是垃圾。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leftfist/p/4257952.html

标题基于Python的自主学习系统后端设计与实现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介绍自主学习系统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1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自主学习系统在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在自主学习系统后端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1.3研究方法与创新点概述本文采用Python技术栈的设计方法和系统创新点。第2章相关理论与技术总结自主学习系统后端开发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基础。2.1自主学习系统理论阐述自主学习系统的定义、特征和理论基础。2.2Python后端技术栈介绍DjangoFlask等Python后端框架及其适用场景。2.3数据库技术讨论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在系统中的应用方案。第3章系统设计与实现详细介绍自主学习系统后端的设计方案和实现过程。3.1系统架构设计提出基于微服务的系统架构设计方案。3.2核心模块设计详细说明用户管理、学习资源管理、进度跟踪等核心模块设计。3.3关键技术实现阐述个性化推荐算法、学习行为分析等关键技术的实现。第4章系统测试与评估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4.1测试环境与方法介绍测试环境配置和采用的测试方法。4.2功能测试结果展示各功能模块的测试结果和问题修复情况。4.3性能评估分析分析系统在高并发等场景下的性能表现。第5章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改进方向。5.1研究结论概括系统设计的主要成果和技术创新。5.2未来展望指出系统局限性并提出后续优化方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