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老板沟通财年规划的事情,他说:你做事很用心。和一个朋友说起,朋友说恭喜,很好的评价。
其实,在我的内心来说,我并没有认为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我认为我只是做到了我“应该”做到的。
如果你对一个人用心,说明你很在乎这个人。
如果你对你的工作用心,说明你热爱你的工作和职业。而且,当“用心”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积极也会成为一种习惯。
最近一直有个问题在困扰我,积极到底是属于哪个范畴的?是属于素质范畴,还是能力范畴?因为在我看来,如果是属于素质问题,一个消极的人似乎不是可以通过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培训就可以改变的。但如果是属于能力范畴,那又该如何去实施这样的培训呢?(希望我的博友能告诉我最快捷和最有效的方法哦
,方便的话,可以留言给我哦)

很多朋友都会问我对工作的意义的看法,我的回答是:
第一,希望我的工作能为所服务的企业创造最独特的价值;
第二,希望我在企业给我提供的平台上,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第三,很现实的问题,
,我要生存。

以上的回答,顺序不能颠倒
,因为,这不仅仅是权重问题,更重要的是因果关系问题。因为,如果把顺序颠倒过来的话,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老子说:欲将取之,必先予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没有能为企业做出贡献,或者根本不具备为企业做出贡献的能力的时候,你去要求资源、平台、机会、职位和金钱,这可能么?!企业不是实验室,企业没有任何的义务来为我们这些职业者提供实验田,因此,我们每一次演出必须是正式演出。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中反复强调说,生活是一张永远无法完成的草图,是一次永远无法正式上演的彩排,人们在面对抉择时完全没有判断的依据。我们既不能把它们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那么面对生活,我们注定要陷入一种茫然吗?
那么, 我们在面对我们工作的时候, 如果是一种茫然的状态, 消极的状态,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开始自己最为精彩的演出呢?!
在这里, 套用一句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讲得最经典的一句话“爱不是程序,也没有使用说明”, 可以这样说: 用心和积极不是程序, 也没有使用说明。
在我看来, “用心和积极”是融入到血液中的一种物质, 而不是存在于人的大脑的记忆褶皱里的东西。
您认为呢?希望能和各位看我Blog的朋友探讨。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nichemarket/37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