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看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大数据”这个词,大数据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在各行各业寻求与互联网结合的大势下,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也将应运而生。
众多从事农业的人对大数据一词津津乐道的同时,有多少人懂它们对农业的真正意义?中国农业网专家庄定云认为,“互联网+”和大数据本身只是一种工具,没有特殊意义,只有准确作用在实用经济上才能显现出价值;“互联网+”也是一种思维,意味看开放、共享的胸怀和创新、和平共赢的精神。在农业领域中,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应用可以节约农产品资源、增加农产品流通率,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那中国的“互联网十农业”时代,农业的哪些方面可以与大数据应用相结合,打造智慧农业,进而引领中国农业互联网化的发展呢?
(一)种业市场大数据应用
在种业市场,对购买方来说,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是买到假种子、坏种子,蒙受经济损失。售方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研发能力弱,新技术、好品种少,没有竞争优势。结合这样的种业现状,我们可以看到两大投资热点:一是避免种子质量风险的大数据应用;二是有助于新技术、好品种交流的大数据应用。
1.大数据应用一:避免种子质量风险的大数据应用
假种子、坏种子很常见,但是种子市场庞大,监管有难度。有大数据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种子问题风险,弥补种业市场监管难的问题。
避免种子质量风险的大数据应用在国内就有案例。第一个案例是涉及面比较广的“全国种子可追溯试点查询平台”。该平台拥有品种名称、包装式样、审定编号、适宜区域、企业资质等多种信息。一方面,农民可以通一过计算机和智能手机输入相关产品追溯代码,辨别种子真伪;另一方面,种子商能收集农民对所购种子的反馈及评价,更合理地制订制种计划、调整育种方向、维护知识产权。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