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J 3463 Sightseeing

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Dijkstra算法结合优先队列解决寻找最短路径及与最短路径仅相差1的次短路径的问题。通过详细解析代码实现过程,包括如何维护最短与次短路径的距离及其对应的路径数量,分享了解决问题的心得体会。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最短路+次短路(Dijkstra+priority_queue)


题意是要求你找出最短路的条数+与最短路仅仅差1的次短路的条数。


哭開始仅仅会算最短路的条数,和次短路的长度。真是给次短路条数跪了。ORZ。其它人都用Dijkstra。我想试试SPFA。

然后大神说要把这个最短,次短都拿去push。并且要用最短来。priority_queue。优先队列。妈蛋,这不是优先队列优化的Dijkstra么。

改得无比忧伤。反正開始改来改去连例子都过不了。

后来想着 假设最短能够更新,原来的最短就变成次短了。

思路来了,刷刷就写完了。

WA……ORZ。

。。

最后对照大神的才知道。我push的仅仅有节点和长度。须要把标记也进去。

OOOOOOOOORZ。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ring>
#include<string>
#include<queue>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map>
#include<stack>
#include<iostream>
#include<list>
#include<set>
#include<cmath>
#define INF 0x7fffffff
#define eps 1e-6
#define LL long lo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m;
struct lx
{
    int v,len;
};
vector <lx> g[1001];

struct node
{
    bool flag;
    int u;
    LL len;
    node(LL llen,int uu,bool fflag):len(llen),u(uu),flag(fflag){}

};
bool operator <(node a,node b)
{
    return a.len>b.len;
}
void Dijkstra(int start,int thend)
{
    bool vis[1001][2];
    int cot[1001][2];
    LL dis[1001][2];
    for(int i=1; i<=n; i++)
    {
        for(int j=0;j<2;j++)
        dis[i][j]=INF,cot[i][j]=0,vis[i][j]=0;;
    }
    priority_queue<node>q;
    q.push(node(0,start,0));
    dis[start][0]=0;
    cot[start][0]=cot[start][1]=1;

    while(!q.empty())
    {
        node now=q.top();q.pop();
        int u=now.u;
//        printf("%lld %d %d==\n",now.len,now.u,now.flag);
        if(vis[u][now.flag])continue;
        vis[u][now.flag]=1;

        for(int j=0;j<g[u].size();j++)
        {
            LL tmp=g[u][j].len+now.len;
            int v=g[u][j].v;

            if(dis[v][0]>tmp)
            {
                dis[v][1]=dis[v][0];
                cot[v][1]=cot[v][0];
                dis[v][0]=tmp;
                cot[v][0]=cot[u][now.flag];
                q.push(node(tmp,v,0));
                q.push(node(dis[v][1],v,1));

            }
            else if(dis[v][0]==tmp)
                cot[v][0]+=cot[u][now.flag];
            else if(dis[v][1]>tmp)
            {
                dis[v][1]=tmp;
                cot[v][1]=cot[u][now.flag];
                q.push(node(tmp,v,1));
            }
            else if(dis[v][1]==tmp)
                cot[v][1]+=cot[u][now.flag];
        }
    }
//    for(int i=1;i<=n;i++)
//        printf("%d :%lld-%lld\n",i,dis[i][0],dis[i][1]);


    if(dis[thend][0]+1!=dis[thend][1])
        printf("%d\n",cot[thend][0]);
    else
        printf("%d\n",cot[thend][0]+cot[thend][1]);
}

int main()
{
    int t;
    scanf("%d",&t);
    while(t--)
    {
        scanf("%d%d",&n,&m);
        for(int i=1; i<=n; i++)
            g[i].clear();
        int u,v,len;
        lx now;
        while(m--)
        {
            scanf("%d%d%d",&u,&v,&len);
            now.v=v,now.len=len;
            g[u].push_back(now);
        }
        int start,thend;
        scanf("%d%d",&start,&thend);
        Dijkstra(start,thend);
    }
}


基于Spring Boot搭建的一个多功能在线学习系统的实现细节。系统分为管理员和用户两个主要模块。管理员负责视频、文件和文章资料的管理以及系统运营维护;用户则可以进行视频播放、资料下载、参与学习论坛并享受个性化学习服务。文中重点探讨了文件下载的安全性和性能优化(如使用Resource对象避免内存溢出),积分排行榜的高效实现(采用Redis Sorted Set结构),敏感词过滤机制(利用DFA算法构建内存过滤树)以及视频播放的浏览器兼容性解决方案(通过FFmpeg调整MOOV原子位置)。此外,还提到了权限管理方面自定义动态加载器的应用,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易用性。 适合人群:对Spring Boot有一定了解,希望深入理解其实际应用的技术人员,尤其是从事在线教育平台开发的相关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快速搭建稳定高效的在线学习平台的企业或团队。目标在于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涵盖从资源管理到用户体验优化等多个方面,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Spring Boot框架的实际运用技巧。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和技术思路,还分享了许多实践经验教训,对于提高项目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强调了安全性、性能优化等方面的重要性,确保系统能够应对大规模用户的并发访问需求。
标题基于SpringBoot的学生学习成果管理平台研究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介绍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论文结构。1.1研究背景与目的阐述学生学习成果管理的重要性及SpringBoot技术的优势。1.2研究意义分析该平台对学生、教师及教育机构的意义。1.3论文方法与结构简要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整体结构。第2章相关理论与技术概述SpringBoot框架、学习成果管理理论及相关技术。2.1SpringBoot框架简介介绍SpringBoot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领域。2.2学习成果管理理论基础阐述学习成果管理的核心理论和发展趋势。2.3相关技术分析分析平台开发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如数据库、前端技术等。第3章平台需求分析与设计详细分析平台需求,并设计整体架构及功能模块。3.1需求分析从学生、教师、管理员等角度对平台需求进行深入分析。3.2整体架构设计设计平台的整体架构,包括技术架构和逻辑架构。3.3功能模块设计具体设计平台的核心功能模块,如成果展示、数据分析等。第4章平台实现与测试阐述平台的实现过程,并进行功能测试与性能分析。4.1平台实现详细介绍平台的开发环境、关键代码实现及技术难点解决方案。4.2功能测试对平台各项功能进行全面测试,确保功能正确无误。4.3性能分析分析平台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并发处理能力等。第5章平台应用与效果评估探讨平台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5.1平台应用案例选取典型应用案例,展示平台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情况。5.2效果评估方法介绍平台效果评估的具体方法和指标。5.3评估结果分析根据评估数据,对平台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第6章结论与展望总结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6.1研究结论概括性地阐述论文的研究结论和主要贡献。6.2研究展望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改进和扩展的方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