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分区划分规划
在机算机上安装linux,分区的划分是很重要的步骤。
1. 最简单的分区方案。
SWAP分区: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1~2倍。
/boot:引导分区,建议大小是100M。
/分区:硬盘的剩余空间
2. redhat推荐的分区方案。
(1)boot分区:用来存放linux系统的启动有关的程序,所有安装了的内核、initrd 映像、以及 ELILO 配置文件。
(2)SWAP分区: 交换分区被用来支持虚拟内存。换一句话说,当内存不足以贮存系统正在处理的 数据时,数据就会被写入交换分区。
如果你不确定创建多大的交换分区,你可以指定两倍于系统物理内存的大小。分区类型必须是 swap。
创建大小合适的交换空间依赖于以下几个因素(按重要性依次排列):
1. 在机器上运行的应用程序。
2. 机器上安装的物理内存数量。
3. 操作系统的版本。
物理内存低于 2GB 时,交换空间应该是两倍于物理内存大小。对于任何高于 2GB 的内存,则为相同数量,但绝不能少于 32MB。
所以,如果:
M = 内存的 GB 数,S = 交换空间的 GB 数,然后
If M < 2
S = M *2
Else
S = M + 2
使用这个公式,物理内存为 2GB 的系统应该有 4GB 的交换空间,物理内存为 3GB 的系统应该有 5GB 交换空间。创建一个较大的交换分区在你计划将来升级内存的时候特别有帮助。
对于具备超大内存的系统(超过 32GB),你可能能够使用一个较小的交换分区(物理内存的一倍或更少)。
(3)/usr分区:用来存放linux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其相关数据较多,建议分大一点。
(4)/var分区:用来存放linux系统中经常变换的数据和日志文件。
(5)/home分区:存放普通用户的数据,是普通用户的宿主目录。
(6)/分区linux系统的根目录,所有的目录都挂在这个目录下。
了解了分区的作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大小。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gosoop/5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