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人类的工具。所以什么样的知识是合理的知识或者说什么是真理就变成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由此衍生出真理观的问题。
科学家实际上并不都在乎真理观。大家都只是沿着自己的方向埋头苦干。从来没有人关心过,什么知识可靠什么知识不可靠。
为什么?
100年以前的数学基础危机因几何而起。但实际的问题远不止于数学。比如物理学的弦理论。它并不高深。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就不有高深的理论。所有的理论都遵循一条逻辑的道路。
但问题是:仅有逻辑就够了吗?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或者说,知识应该从何处得到它的合理性。我如何决定应该或不应该相信一个理论。特别是在它们“深奥”到无法用实验来证明或证否的时候。比如“神”。
实证主义精神是近代人类发展的发动机。但在没有办法进行“实证”的时候,问题开始一个个地浮现出来。
所谓知识,所涉及的远不止逻辑。并且,即使是逻辑,它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我还是坚持一切都应向三维认识回归的观点。
关于数学基础的争论,我认为不应该只聚焦于数学领域,因为它并不只存在于数学领域。它是一个关于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问题。但是别的领域除了理论物理以外,好象都没有这种基础的问题。数学有这个问题是因为它是个中间件学科。创造它的人并不直接使用它。而使用它的人大多数并不在乎它是否拥有牢固的基础。毕竟这么多数学,你总可以选择一种你喜欢或觉得合理的来使用。
因此造成,争论的结果不了了之的局面。数学家继续搞他们的研究,科学家继续搞他们的科学。大家都相安无事。
“知识”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事物的性质及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可以是抽象的,但必须能最终与三维价值系统联系起来。否则就是没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