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电子墨水屏技术(工作原理与LCD的区别)【转】

电子墨水屏,以其接近纸质书的阅读体验和省电特性,广泛应用于电子书阅读器。这种技术源于1996年的MIT Media Lab,基于电泳显示技术,通过电场作用使带电颜料颗粒在微胶囊内移动,形成黑白显示。与LCD屏幕相比,电子墨水屏无需持续供电,刷新率低,更适合静态文字显示,但在动态内容和色彩表现上有限。尽管电子墨水屏技术在手机和手表等设备上有应用,但主要仍集中在电子书阅读器领域。未来,电子墨水屏有望在需要灵活显示内容的领域找到更多应用,如商品标签等。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转自:https://blog.youkuaiyun.com/weixin_42509369/article/details/84646808

阅读电子书早已成为大家生活中一部分,方便轻巧的电子版书籍更便于携带,而电子阅读器也不仅仅局限于电脑、手机等传统设备,新兴的电子书阅读器渐渐为我们所接受。E-ink电子墨水技术就是现在最著名的产品之一,他的出现让电子书阅读器不再是液晶屏幕一家独大。

提起E-ink电子墨水屏,大家第一时间反应就是“哦,就是那个只能显示黑白灰的屏幕是吧,亚马逊kindle电子书就是用这个的”。

电子墨水屏凭借接近纸质书的阅读体验,以 Kindle 为代表的电子书成为不少阅读爱好者出门必带的数码设备,以省电、护眼为噱头的各种电子墨水屏设备也开始出现。发展了这么多年,电子墨水屏仿佛还是诞生初的样子,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看,它没有成为主流,但也从未离去。

E-link技术的起源

电子墨水屏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 1996 年,它基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的一项研究,利用电泳技术(EPD)实现显示,这类屏幕的显示效果十分接近传统纸张,因此也被成为“电子纸”。1997 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 Joseph Jacobson 创立 E Ink 公司,开始推动电子纸技术走向商业化,电子墨水技术成为电子纸的主流。

电子墨水与印刷使用的墨水很相似,都是用颜料所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电子墨水屏和传统纸张显示效果相似的原因。电子墨水通常会制成薄膜,由大量微囊组成,这些微囊只有人类头发的直径大小。微囊中的黑白小球是带不同电荷的色素颗粒,初始状态下,色素颗粒悬浮在微囊中,当施加一定方向的电场后,相应的色素颗粒被推到顶部,微囊就会显示不同的颜色,而不同颜色的微囊组成了各种文字和图案。

电子墨水屏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⒈上层;⒉透明电极层;⒊透明微胶囊;⒋带正电荷的白色颜料;⒌带负电荷的黑色颜料;⒍透明液体(油);⒎电极像素层;⒏基板;⒐光线;⒑白色;⒒黑色

电子墨水屏是由许多电子墨水组成,电子墨水可以看成一个个胶囊的样子(如上图所示)。每一个胶囊(位置6)里面有液体电荷,其中正电荷染白色,负电荷染黑色。当在一侧(位置8)给予正负电压,带有电荷的液体就会被分别吸引和排斥。这样,每一个像素点就可以显示白色或者黑色了(注:彩色电子墨水的电子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