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工具:<?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tar :用于归档多个文件
dump/restore:对文件系统备份、恢复的工具。
rsync: 增量备份时非常好用的工具
project Amanda 备份恢复
3rd party utilities 第三方的备份工具。

 

1
tar命令可以把文档归类,但是不能压缩。因此可以和压缩命令一起使用来实现归档压缩。
tar命令需要一个代表行动的选项,
-c 创建tar文件
-t 列举tar文件内容列表
-xtar中抽取文件
-v可以列举要归档的或要出去的文件
-j 调用bzip2压缩或解压文件
-z调用gzip压缩或解压文件
-f 归档文件
2
dump/restore
dump/restore分别用来做备份和恢复使用,是一对工具。
dump是智能归档备份,不能对文件作归档,它归档的对象是一个分区,或者说是一个文件系统。而且备份到的目标不能格式化。比如你要把/dev/sda2 归档备份到/dev/sda5上去,sda5就不能格式化。
dump有几个重要的选项:
 -level  备份级别,
              0表示完全备份,也是默认的
              >=1的正整数表示增量备份,备份从上一次小于指定的数的地方开始到现在。
- f 备份到那个文件系统或分区中。
-u 在备份成功之后,更新/etc/dumpdates文件。
备份方法很简单:假如你要备份/dev/sda2分区,而且这个分区挂载在/shared目录下

 

先创建一个新的分区如/dev/sda5,最好和/dev/sda2分区一样大,或者大于/dev/sda2分区
分区类型默认ext2ext3即可。
执行命令:
#dump -0u –f /dev/hda5 /dev/hda2
这样就被备份好了
如果/dev/hda2数据的丢失了,比如误删了一个重要文件。你只要切换到/shared目录下,执行
#cd /shared
#restore –rf /dev/sda5
就可以恢复备份了。

 

 

 

RAID
关于raid 内容很多,他也是RHCE考试中的必考点,需要多多学习。raid本来是Redundent Array Inexpensive Disk的缩写即“廉价磁盘冗余阵列”。IDE硬盘廉价但是存取速度慢于SCSI硬盘,于是就通过链接多个磁盘的方法来实现存取速度的提高即“廉价磁盘冗余阵列”。即但是由于后来的基于软件改为基于硬件实现raid ,价格上升很多,大家就将其改名为Redunden Array Independent Disk,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Raid分为几个级别:
raid0raid1raid4raid5raid6
raid0 是通过一个raid控制器,将两个磁盘链接起来的,这样数据输入时,会通过raid“分别”存储在这两块磁盘上,注意是把相关的数据分开来写入两块磁盘,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内容,这样读写的速度就加快了几乎一倍。但raid0有一个缺陷,一旦两个磁盘中有一个坏掉,所有数据就都不能访问了。
raid1是在raid0的基础上改进为在两块磁盘上都输入数据,从而实现了,一旦某个磁盘坏掉,还有一个磁盘可以使用。这样看似不用备份,可一旦不小心,整个硬盘都格式化了,那每个磁盘就都不能用了。可见这种冗余也是不安全的。而且,raid1的读取速度和raid0一样。但是存入数据的速度比一个磁盘时还要慢一些。这是不值得的。
raid5至少需要三块磁盘,可以在磁盘一二上,分开存储数据,而在第三快磁盘上存入一二数据的校验码,注意并不是具体固定哪一块存数据,哪一块存校验码,而是三者轮流存放的。
因此,raid5可以容许一块磁盘出错。虽然容许一块磁盘出错,但如果磁盘量多时,也是不安全的,于是又改进到raid6 raid65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块磁盘,容许有两块磁盘出错。
linux上也支持软raid,即用软件的方式实现磁盘冗余阵列。可以使用软件mdadm来实现
语法:
mdadm  [mode ]  <raiddevice>  [options]  <component-devices>

mode】是模式有

       Assemble流水线模式 A

       create 创建模式           (C)

       Follow or Monitor 监控模式(F)

       grow  增长模式          (G)

       manage 管理模式

<raiddevice> 是所创建的是什么

options】是选项,常见选项有创建模式和通用选项之分:

       创建模式选项      是在创建模式下使用的选项,如

--level=y 指定级别

--raid-devices=3  总设备数,包裹活动的和空闲的。

--chunk=x 分成数据片

       通用选项

              -V--verbose显示详细的信息

              -S--scan

              -n--raid-devices活动设备,即有效的正在使用的raid设备不包裹热设备

              -X--spare-devices 空闲设备,(只在有冗余功能上的设备上有用)

<component-devices>  分区

raid0实现方法:

假设你想要在两个分区/dev/sda1 /dev/sda2上创建raid0

1》  、首先需要把这两个分区分出来,注意raid的分区类型必须为fd类型。

2》、执行命令

#mdadm –C  /dev/md0  -n  2  -l   0  -a  yes  /dev/sda1  /dev/sda2

       md0 是编号 -n是活动设备数位2-l是指定级别为–a yes 如果/dev/md0不存在就自动创建。

3》  使用#cat /proc/mdstat 命令查看mdstat文件确定是否创建成功如果有显示

active sync  /dev/sda1

active sync  /dev/sda2

就已经创建成功了,active 说明是活动设备

raid5实现方法:

raid5至少需要三个分区,假设你想要在分区/dev/sda1 /dev/sda2/dev/sda3上创建raid5

1》  首先需要把这三个分区分出来,注意raid的分区类型必须为fd类型。

2》  执行命令

#mdadm –C  /dev/md0  -n  2  -x  1   -l   5  -a  yes  /dev/sda{1,2,3}

       md0 是编号 -n是活动设备数位2-x  1 是空闲设备数为1 -l是指定级别为5

      –a yes 如果/dev/md0不存在就自动创建。

3》  使用#cat /proc/mdstat 命令或者#mdadm –detail /dev/md0查看是否创建成功如果有显示

active sync  /dev/sda1

active sync  /dev/sda2

spare   /dev/sda3

 

就已经创建成功了active 说明是活动设备,spare说明是热设备,即备用的设备,只要/dev/sda1/dev/sda2有一个设备出现故障/dev/sda3就会变成active状态。

你还可以使用命令

#mdadm  /dev/md0  -f  /dev/hda1      -f用来模拟/dev/hda1出现错误。

#mdadm  /dev/md0  –r  /dev/hda1               -r模拟移除/dev/hda1 

#mdadm  /dev/md0  -a  /dev/hda1        -a用来模拟加入一个热设备/dev/hd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