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创业告白

http://zhan.renren.com/hireme?gid=3602888498030199997&checked=true

去年五月始,我与三个伙伴创立了一家小顾问公司,一年半时间里勤劳经营,人员分分合

合,业绩上上下下,到目前为止赔了不少钱,而且不知往哪里去。从血泪家史中,与同学

们分享一些心得。(我宁可称其为心得,而不是教训,因为痛苦实在是一种养分。)

1、 MBA可能是一种障碍。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可能是几世纪的误导。知识不是力量,如同汽油不是动力。能

否产生力量,关键看你是什么人,开的是什么车。在这方面,知识远不如权力甚至美貌来

得更为直接。糟糕的是,过多、过早的理论学习会成为一种本能天性的障碍,而潺弱的天

性无法驾驭庞大的知识。就好比刚过了儿童期,便只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一样。

以我本人的经历为明证:公司开业之初曾考虑过“客户开发模式”,后来决定在写字楼、

车辆、CI等方面进行投资包装,树立专业公司的形象,同时雇佣十余名销售人员进行“扫

楼”,直接进入中高端市场。(合伙人当中有两位具备多年的客户资源)。一年半之后,我

们意识到了当初的决策有问题,或者说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隐患未及时调整。再深入剖析

,发现我们似乎违背了商人“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以及缺乏对市场反应的敏锐嗅觉,

不能应时而变。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之面对问题时,我们(至少我)倾向于用别人教给

我们的理论框架分析问题,分析得越透澈越放心,结果可能离本象越远。

我现在相信,任何伟大的决策不会是分析调研的结果。调研再充分,最后的一刹那还是靠

直觉。就好比1945年阴霾的日子里艾森豪威尔决定是否登陆,或者李建军描述的孟良固(?

)之战一样(真是一篇好文章)。

让我担心的是,长年精于企管理论学习的我们,是否正逐步被戴上一幅眼镜,而逐步放弃

自己的商业本能,或喜欢总结理论,在抽象为理论的过程中忽略了事实的全貌。理论学家

和实践学家本来就是两路人,我们读很多企业家的自传像韦尔奇,他们的概括逻辑能力都

偏弱,不是吗?

2、 学做一个农民。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tadcat/blog/14876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