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迭代式开发模式吸纳用户建议的困难度

本文探讨了迭代式开发模型中用户体验建议的实际采纳问题。指出在迭代式开发中,用户体验的改进可能面临长时间延迟甚至不可控的情况,并分析了背后的原因。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迭代式开发模型下,假设某项目,对用户体验环节的目的、方法都清晰明确,实际执行过程配合顺利,在产品验证环节,大家提出了N多条建议。
我们遇到的问题是:这么多条建议,能否实现我们用户体验环节的目的?

 

 
答案是不能实现目的,或者延迟到非常延迟,才能实现目的。

 

这和迭代式开发模型和产品开发节奏有关:
在迭代式、瀑布式的开发模型下,所有的需求都是经过一系列流程走下来的,概念落实成为设计,设计分级为架构设计和详细设计,经过多次评审评估,然后进入开发、验证阶段。
那么,在验证阶段提出了N多的用户体验修改建议,这个时候,在本次发布的产品上做修改,肯定是来不及:
A、产品计划不可能在进行较大时间的延期,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B、需求的提出,要出发变更流程,又是劳民伤财的大动作,评估下来,成本太大,性价不不高。


所以,针对这个版本提出的N多用户体验建议和意见,几乎不可能在此版本就得到采纳,也就是说,针对这款产品这个版本的用户体验,实际上只是对后续产品才会起到作用。

 

那么,接下来的版本,就会采纳这N条建议和意见么?
往往也是不会,这就是和产品开发节奏有关系。

  用户体验

 

如上图所示,在产品设计阶段,通常会出现过度设计,比如一开始规划100条功能——经过产品开发周期,最后发现原始计划的100个需求/功能点,只实现了60个,剩余的40个需求/功能点需要融入到下一个迭代版本中。那么假设在此时,用户体验环节提出了10条建议,同理,也会纳入到下个迭代版本。


下个迭代版本(Build2),本身就有30个增量需求,继承上一版本(Build1)未实现的40个功能和10个用户体验建议,那么就是80个需求/功能。根据需求的优先级,几乎可以肯定未实现功能的优先级大于优化改善已有功能。所以此版本发布时,很可能就是80个实现50,还遗留23个功能和大部分(7个)第一版本的用户体验。


依次类推:Build3会规划45个功能,最后实际发布版本遗留10个功能和5个第一版本的用户体验建议。


以此类推,即使后续的build版本不再做用户体验环节,第一次的N条建议意见,也不可能在下一个版本立刻解决。实际能采纳并改进的时间,在迭代式开发的软件项目中,无法预估。

 

所以,即使能够在目前的用户体验环节,提出一些高质量的建议,在迭代式开发模型下,也不会达到最开始预期的结果:提高产品易用性,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产品美誉度等等。因为最终建议被采纳的周期,相当漫长,甚至完全不可控。

这是迭代式开发的一个模型问题,所以在强调用户体验和感受的项目,多是采用敏捷模式。当然,对敏捷模式的理解不一致,也会导致很多似是而非的敏捷,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在此不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