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进行艰难的RHCE学习,先总结一下Package Management
先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知识点:
RHN(已经没用)
Fedorar Plan(大家都知道的redhat的开源社区小白鼠发行版)
下面的是重点:
1.yum
一个类似apt-get的安装包命令,比rpm强大之处在于可以更智能的处理rpm包麻烦的依赖关系
主要参数: clean [all] 当源地址跟新的时候,第一个要打的命令,用清理现有的列表,好让本地计算机重新得到软件的更新列表
install 最重要,最常用的命令,在名字前后加*,能更全面找需要的包
list [all] 常用命令,跟在clean之后
search 查询源里有没有想要的包
localinstall 等于就是用rpm -ivh
remove 卸载
whatprovide 找到跟这个软件有关的所有包
info 包信息,挺详细
update [kernel] 升级内核很有可能是考点
其他的groupinstall,groupinfo……大概明白就行
2.yum源的设置
配置文件:/etc/yum.repos.d/*.repo
本地源和网上源的格式基本一致,主要差别在于baseurl这项而已
example:baseurl=http://yourserver.com/ftp/pub/Server
baseurl=file:///home/redhat enterprise 5.5/pub/Server
yum源使能:enable=1
3.rpm
回到老本行,rpm还是很有存在价值的,因为大家都懒得打yum localinstall
主要参数:-qa 安装列表,常用来找已经安装的软件
-ivh 安装rpm 最常用组合 i --install -v -h --output option
-ql l --list 查看包内文件
--import [key] Verification key import 不懂怎么翻译比较顺
-e -erase 删除
-V[ap] verification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flynngao/439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