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 看似内存泄漏,实则不是,记一次内存泄漏的案例分析

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探讨了看似内存泄漏的问题实际上是由于跨进程引用导致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工具和技术手段来诊断此类问题,并澄清了内存泄漏判断中的常见误解。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APP中常常会存在内存泄漏的问题,一个简单的测试方法是,多次进入和退出同一页面(Activity),使用adb shell中的dumpsys meminfo com.android.settings | grep "Activities"来查看Activity的数量(以com.android.settings为例)。

  如果随着多次进入和退出,Activity的数量一致在增长,没有下降,那么便很大有可能是内存泄漏的问题。当然有可能是GC还没有回收的缘故,如果再显示地对调用GC回收(DDMS工具的Cause GC按钮),如果Acitivity的数量仍然没有降低,那么概率就更大了。需要从代码层面进一步分析。

  

  今天遇到的例子就是,通过上述方法,看似遇到了内存泄漏,其实不是

  关键点通过MAT工具和代码分析,未回收的对象被system_process进程引用,显示调用system_process GC即可解决问题,不属于内存泄漏。

  

  案例简介:在原生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的Settings APP代码中,有一个Fragment类叫AccountPreferenceBase,运行在进程com.android.settings中,通过以上方法,发现这个类可能存在内存泄漏,于是在重现问题后,借助MAT工具,来分析,得到与此对象相关的引用链如下:

  

  

  由上图可知未被GC回收的AccountPreferenceBase与ContentResolver有关。通过代码分析,在AccountPreferenceBase中,相关的代码是如下,

  

  

  进一步分析,在onResume时,调用addStatusChangeListener时,内部会调用RemoteCallbackList的register方法(将callback的binder对象push进一个ArrayMap)。如果不再页面退出时,及时从ArrayMap中delete掉此binder对象,就会有内存泄漏的问题。但是我们在onPause中发现,其实已经调用了removeStatusChangeListener,其内部就会调用unregister方法,从ArrayMap中delete掉正确的binder对象。所以代码的写法没有问题。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GC没有回收我们的Activity呢?

  原因就是,此ArrayMap是在system_process进程中,并非在com.android.settings的进程中,delete之后,如果执行一次GC(或者我们显示地对system_process调用一次GC),那么对象就会被回收。引用的settings进程中的Activity也会被回收释放。

  

  所以在此案例中,内存泄漏不存在。

  因此在遇到内存泄露的情况时,还是需要根据代码来具体分析,GC回收的时机不确定,可通过显示地调用GC来回收对象,排除某些内存泄露的可能。当然跨进程时,要调用正确进程的GC来回收。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KevinSong/p/5787934.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