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j1189 简单dp

http://poj.org/problem?id=1189

Description

有一个三角形木板,竖直立放。上面钉着n(n+1)/2颗钉子,还有(n+1)个格子(当n=5时如图1)。每颗钉子和周围的钉子的距离都等于d,每一个格子的宽度也都等于d,且除了最左端和最右端的格子外每一个格子都正对着最以下一排钉子的间隙。 
让一个直径略小于d的小球中心正对着最上面的钉子在板上自由滚落,小球每碰到一个钉子都可能落向左边或右边(概率各1/2)。且球的中心还会正对着下一颗将要碰上的钉子。比如图2就是小球一条可能的路径。 
我们知道小球落在第i个格子中的概率pi=pi= ,当中i为格子的编号,从左至右依次为0,1,...,n。 
如今的问题是计算拔掉某些钉子后,小球落在编号为m的格子中的概率pm。

假定最以下一排钉子不会被拔掉。比如图3是某些钉子被拔掉后小球一条可能的路径。 

Input

第1行为整数n(2 <= n <= 50)和m(0 <= m <= n)。下面n行依次为木板上从上至下n行钉子的信息,每行中'*'表示钉子还在,'.'表示钉子被拔去,注意在这n行中空格符可能出如今不论什么位置。

Output

仅一行,是一个既约分数(0写成0/1),为小球落在编号为m的格子中的概pm。既约分数的定义:A/B是既约分数。当且仅当A、B为正整数且A和B没有大于1的公因子。

Sample Input

5 2
*
   * .
  * * *
 * . * *
* * * * *

Sample Output

7/16
 
 

对于每个没有挖掉的钉子(i,j):dp[i+1][j]+=dp[i][j]/2; dp[i+1][j+1]+=dp[i][j]/2; 对于挖掉的钉子(i,j):dp[i+2][j+1]+=dp[i][j];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bool a[2555]; int n,m; LL dp[55][55]; LL gcd(LL x,LL y) { if(y==0)return x; return gcd(y,x%y); } int main() { while(~scanf("%d%d",&n,&m)) { int k=1; for(int i=1; i<=n; i++) { for(int j=1; j<=i; j++) { char str[12]; scanf("%s",str); if(str[0]=='*') { a[k++]=true; } else { a[k++]=false; } //printf("%d\n",a[k-1]); } //puts(""); } memset(dp,0,sizeof(dp)); dp[1][1]=1LL<<n; for(int i=1; i<=n; i++) { int x=i*(i-1)/2; for(int j=1; j<=i; j++) { if(a[j+x]) { dp[i+1][j]+=dp[i][j]/2; dp[i+1][j+1]+=dp[i][j]/2; } else { dp[i+2][j+1]+=dp[i][j]; } } } LL x=1LL<<n; LL y=dp[n+1][m+1]; LL g=gcd(x,y); printf("%lld/%lld\n",y/g,x/g); } return 0; }







本文转自mfrbuaa博客园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mfrbuaa/p/5137832.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关于储能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工作原理的问题。首先,我得确认自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是否正确。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资料,储能PCS是功率转换系统的关键组件,负责在储能系统中进行交直流电的转换,控制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并且在电网中起到调节作用。 首先,我应该从基本组成开始。根据引用[5],储能PCS主要包括双向DC/AC变流器和控制单元。双向变流器能够实现直流和交流之间的转换,这是核心部分。控制单元负责接收指令,调节功率输出。我需要解释这两个部分如何协同工作。 接下来是工作原理的具体步骤。用户可能需要知道PCS在充电和放电时的不同工作模式。充电时,电网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存储到电池中;放电时,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反馈到电网或供负载使用。这里需要引用[5]提到的充放电控制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功率指令调节电网的有功和无功功率。 另外,控制单元与BMS(电池管理系统)的通信也很重要。引用[5]提到,PCS通过CAN接口获取电池状态信息,确保安全充放电。这部分需要强调安全保护机制,比如过充、过放的预防,以及温度管理等。 用户提供的引用中还提到储能PCS的应用场景,比如发电侧、配电侧和用电侧的不同需求。虽然用户的问题是关于工作原理,但适当提及应用场景可以更全面地解释其功能。例如,引用[3]提到用电侧的光伏储能系统PCS在这里的作用是提升发电收益和降低用电成本,可能涉及并网和离网两种模式。 此外,引用[2]指出储能PCS趋向集成化和智能化,未来可能通过软件优化实现更高效的控制。虽然用户的问题可能不涉及未来发展,但可以简要提到这些趋势以展示系统的复杂性。 需要确保技术术语准确,比如双向DCDC转换器、三电平逆变器等,引用[4]提到了这些技术,可能需要解释它们在PCS中的具体作用。例如,双向DCDC用于调节电压,三电平逆变器提高转换效率和减少损耗。 在整理结构时,应该分点说明,比如基本结构、充放电过程、控制与通信、保护机制、应用模式等。每个部分引用相关的资料,例如在解释控制单元时引用[5],在提到应用时引用[3]。 最后,生成的相关问题需要与用户的问题相关,比如优化设计、应用场景、关键技术等,确保问题能引导进一步的学习。 需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的关键点,比如PCS在电网调频调峰中的作用,引用[3]和[5]都提到了这一点。此外,并网和离网模式的区别也很重要,特别是在无电网情况下为负荷供电,这是PCS的重要功能之一。 总结来说,回答的结构应包括: 1. PCS的定义与基本组成 2. 工作原理(充电、放电过程) 3. 控制与通信机制(与BMS、后台的交互) 4. 保护功能和安全措施 5. 工作模式(并网、离网) 6. 应用场景和技术趋势 需要确保每个部分都有对应的引用支持,并且语言简洁明了,符合用户要求的中文回答和格式规范。</think>### 储能PCS系统工作原理介绍 储能PCS(功率转换系统)是储能系统的核心组件,负责实现直流电与交流电的双向转换,并控制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以下是其工作原理的详细说明: --- #### 一、基本组成 储能PCS主要由以下两部分构成: 1. **双向DC/AC变流器** 实现直流电(电池储能)与交流电(电网或负载)之间的高效转换。例如,放电时将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网,充电时将电网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存储[^5]。 2. **控制单元** 接收后台指令(如功率调节需求),实时控制变流器的运行状态,并协调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的通信[^5]。 --- #### 二、充放电过程 1. **充电模式** - 电网交流电通过变流器转换为直流电,存储至电池。 - 控制单元根据功率指令调节充电速率,避免过充。 2. **放电模式** - 电池直流电经变流器逆变为交流电,馈入电网或供本地负载使用。 - 支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独立调节,以稳定电网频率和电压。 --- #### 三、控制与通信机制 - **与BMS的交互** 通过CAN接口获取电池的电压、温度、SOC(荷电状态)等信息,动态调整充放电策略,确保电池安全[^5]。 - **与电网/后台的协同** 响应电网调度指令(如调峰调频),实现削峰填谷、新能源消纳等功能[^3][^5]。 --- #### 四、保护机制 - **电池保护** 根据BMS数据,自动触发过充、过放、过温保护。 - **电网异常处理** 在电网故障时切换至离网模式,保障关键负载供电[^5]。 --- #### 五、工作模式 1. **并网模式** 与电网同步运行,参与电力市场服务(如调频、需求响应)。 2. **离网模式** 独立为负载供电,适用于无电网或紧急备用场景[^3]。 --- #### 六、技术趋势 - **集成化与智能化** 通过软件优化实现多机并联控制、虚拟同步机(VSG)等功能,提升系统响应速度和稳定性[^2]。 - **高效拓扑结构** 采用双向DCDC变换器和三电平逆变器技术,降低损耗并提高功率密度[^4]。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