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s

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中文翻译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类, 它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把病人分入500-600 个诊断相关组,然后决定应该给医院多少补偿。

DRGs 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比较先进的支付方式之一。

DRGs的指导思想是:通过统一的疾病诊断分类定额支付标准的制定,达到医疗资源利用标准化。有助于激励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迫使医院为获得利润主动降低成本,缩短住院天数,减少诱导性医疗费用支付,有利于费用控制。在实施的过程中,许多国家发现了其进一步的优点:有效的降低了医疗保险机构的管理难度和费用;有利于宏观预测和控制医疗费用;为医疗质量的评估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可相互比较的分类方法。

DRGs 用于医疗费用支付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是:医疗保险的给付方不是按照病人在院的实际花费(即按服务项目)付账,而是按照病人疾病种类、严重程度、治疗手段等条件所分入的疾病相关分组付账。依病情的不同、病人的不同、治疗手段的不同会有不同的DRG 编码相对应。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jiandongHu/p/6418464.html

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原中国卫生信息学会)批准发布的《T/CHIA 001-2017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团体标准于近日发布,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将ICD-9-CM-3(国际疾病分类临床修订本,第3卷)作为住院病案首页中手术与操作分类代码的填写标准,已应用近30年,在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等部门对出院患者手术、操作信息的收集、整理、交换和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满足医改和医院管理对临床信息分类精细化的要求,加强编码的统一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于2015年组织开展了手术操作编码的扩码修订工作。在收集整理数千家医疗机构病案数据的基础上,兼顾临床、医疗行政管理和DRGs等方面的需求,将ICD-9-CM-3的4位编码在原分类框架下扩展为6位编码,纳入了卫生计生部门临床路径、医院评审、重点学科以及某些需要网络直报的手术、操作条目,使之更适合我国的应用;设计了可供医疗机构扩展的细目,确保所有手术、操作有码可编,有类可分,符合分类系统的特征。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涵盖了ICD-9-CM-3所有类目、亚目及细目条目,结合临床、医疗管理的实际情况,收纳了近9千条的手术、操作名称。   本标准作为《GB/T 14396-2016疾病分类与代码》的配套标准,是我国卫生信息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了我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于手术、操作数据的分类和编码标准,是医疗机构、医保部门作为手术、操作信息加工、检索、统计的主要工具,为全面实现我国卫生信息数据标准化采集,实现临床诊疗数据规范化管理,提升统计数据质量,促进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发展奠定了基础。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