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学 —— 机器人感知(Location)

本文深入探讨了机器人定位(Location)的概念及其在机器人导航中的重要性。文章详细解释了定位的难点及粒子滤波器如何用于估计机器人位姿的过程,并强调了测量误差的影响。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终于完成了Robotic SLAM 所有的内容了。说实话,课程的内容比较一般,但是作业还是挺有挑战性的。最后一章的内容是 Location. Location 是 Mapping 的逆过程。在给定map的情况下,需要求取机器人的位姿。

1、Location 的意义

  在机器人导航任务中,location 可以告诉机器人目前位置,以方便闭环控制或者轨迹规划。一般情况下,Location 可以通过GPS,WIFI 等方式完成。GPS的定位精度在3.5米左右,WIFI则大于10米。对于机器人、无人汽车而言,这样的精度显然是不可接受的。激光雷达在10m的距离可以达到cm的精度,双目视觉在4m可以达到10cm的精度,与GPS相比有一定优势,此外,这种非在线的定位方式可以在室内使用。

  Location 最大的难度来自于测量误差。里程计的计数误差,测量与里程计的不统一等。所以我们需要一种算法,能够较高精度的确定机器人的位姿。

2、Location 的流程

  Location的流程可以总结为以下:1、确定机器人的初始位姿;2、求取传感器测量结果;3、利用粒子滤波器基于当前位姿与机器人测量结果估计机器人下一步的位姿。

  此处粒子滤波器的作用似乎与卡尔曼滤波器相似,但是粒子滤波器可以有非0的均值(编码器读数),可以有非正太分布(你关我怎样采样),可以有非线性解(反正是大力出奇迹,什么解不可能?)

  机器人初始位姿确定略过。传感器测量结果的获取又叫做地图的 Registration. 这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词 —— 配准。配准的作用是将测量结果与地图结果相匹配。匹配所使用的方式是概率图的 factor product. 对于给定位姿,如果测量结果与实际地图匹配成功则给正分,否则给负分。至于给多少正分,多少负分,需要进行 tuning....这个 tuning 也是作业的核心。tuning 的关键是一定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可视化,如果第一帧都匹配不上,那后面必跑飞。如果第一帧匹配上了,那么后面才有调的可能性。

  

3.粒子滤波器

  基于粒子滤波器的机器人位姿估计是一个大模块,其pipeline如下:

  1.针对初始位姿,给定一堆粒子,每个粒子就是一个位姿,粒子可以是均匀分布的,也可以是正太分布的,也可以是任意你喜欢的分布。针对每个粒子算 Registration 的分数

       

      

  2.利用已知的转移关系——编码器,惯性传感器,whatever,给出这堆粒子下一步的位姿。注意,粒子是带着它的分数转移的。

  3.针对转移后的粒子重采样——根据转移关系的噪声,重新采样一次粒子转移后的结果。计算并更新配准分数。

  4.计算有效粒子数目,如果小于粒子总数,则重新采样。如果和粒子总数相等,则回到2.

  

  总而言之,粒子滤波器叫做“多party参政制” 个个都有可能当总统。每个转移相当于一次大选,而与地图的配准结果相当于选票。尽管最后我们会选择一个得票最多的,但是我们也不允许一party独大(n_effective)。Resampling则是如果某个party的理念确实优秀,那么允许其分身,分身后加上噪声保证了意见的多样性。

  所以粒子滤波器总能给出较好的结果。

### 关于天花板机器人的流程图设计 在讨论天花板机器人及其流程图的设计时,可以将其分解为几个核心部分:硬件结构、软件逻辑以及实际应用场景。以下是针对这些方面的详细说明。 #### 1. **硬件模块** 天花板机器人通常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包括但不限于运动控制单元、传感器阵列和通信接口。为了实现高效运行,需明确各组件之间的交互关系。例如,在安装过程中如何校准摄像头位置以便精确捕捉环境信息[^1]? ```mermaid graph TD; A[启动初始化]; B{检测到障碍物?}; C-->D(调整方向); E--失败-->F(重新定位); subgraph 硬件层 direction TB G[电机驱动器]; H[陀螺仪/加速度计]; I[视觉传感器]; end A --> G; G --> B; B --是--> D; B --否--> E; ``` 此图表展示了基本操作序列,并突出了关键决策点。 #### 2. **算法框架** 对于天花板机器人而言,采用先进的AI技术至关重要。特别是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显著提升目标识别效率[^2]。下面给出一段伪代码用于描述路径规划阶段的核心思路: ```python def plan_path(current_position, target_location): obstacles = detect_obstacles() # 调用感知函数获取周围物体分布情况 possible_routes = generate_candidates(obstacles) # 构建候选轨迹集合 best_route = evaluate_options(possible_routes) # 使用评价指标筛选最优方案 execute(best_route) # 执行选定动作指令集 ``` 以上片段体现了分步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也强调了灵活性的重要性——即根据不同场景动态调整策略的能力。 #### 3. **人员角色分配** 成功实施此类项目还需要合理安排团队成员职责。具体来说,AI训练师应专注于准备高质量标注样本;而AI产品经理则要统筹全局资源调配工作,确保按时交付成果满足客户需求[^3]。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