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339 提交作业usaco(区间dp)

本文探讨了USACO中一道关于贝西在哞哞大学提交作业的算法题,通过分析教室排序和决策区间的特性,采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贝西交完作业并到达车站的最短时间。

P2339 提交作业usaco

题目背景

usaco

题目描述

贝西在哞哞大学选修了 C 门课,她要把所有作业分别交给每门课的老师,然后去车站和同学们一起回家。每个老师在各自的办公室里,办公室要等他们下课后才开,第 i 门课的办公室将在 Ti 分钟后开放。

所有的办公室都在一条笔直的走廊上,这条走廊长 H 个单位,一开始贝西在走廊的尽头一侧,位于坐标为 0 的地方。第 i 门课的办公室坐标位于坐标为 Xi 的地方,车站的坐标为 B。贝西可在走廊上自由行走,每分钟可以向右或者向左移动一个单位,也可以选择停着不移动。如果走到一间已经开门的办公室,贝西就可以把相应的作业交掉了,走进办公室交作业是不计时间的。请帮助贝西计算一下,从她开始交作业开始,直到到交完所有作业,再走到车站,最短需要多少时间时间。

输入输出格式

输入格式:

 

输入格式

• 第一行:三个整数 C, H 和 B, 1 ≤ C ≤ 1000 , 1 ≤ H ≤ 1000 , 0 ≤ B ≤ H

• 第二行到 C + 1 行:第 i + 1 行有两个整数 Xi 和 Ti, 0 ≤ Xi ≤ H , 0 ≤ Ti ≤ 10000

 

输出格式:

 

输出格式

• 单个整数,表示贝西交完作业后走到车站的最短时间

 

输入输出样例

输入样例#1: 复制
4 10 3
8 9
4 21
3 16
8 12
输出样例#1: 复制
22

说明

走到坐标 8 处,第 9 分钟交一本作业,等到第 12 分钟时,交另一本作业。再走到坐标 4 处交作业,最后走到坐标 3 处,交最后一本作业,此地就是车站所在位置,共用时 22 分钟

 

/*
直接想dp不好设状态,那就看看有什么性质......
容易想到把教室排序,如果一段区间[l,r]
先选外侧的教室交作业一定比先选里面的再出来再去另一边更优
那么答案就可以从外往里递推而来
再就是这种也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的题目一般来说都是转化为区间dp 
f[l][r][0/1]表示决策到[l,r]这段区间,区间外的都已满足,选则l/r交作业的最短时间
转移看从那个教室移动过来即可。 
*/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N 1007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m,ans,cnt;
int f[N][N][2];
struct node{
    int Time,pos;
    bool operator < (const node &a) const{
            return pos<a.pos;
    }
    
}a[N];

inline int read()
{
    int x=0,f=1;char c=getchar();
    while(c>'9'||c<'0'){if(c=='-')f=-1;c=getchar();}
    while(c>='0'&&c<='9'){x=x*10+c-'0';c=getchar();}
    return x*f;
}

int main()
{
    int C,H,B;
    C=read();H=read();B=read();
    for(int i=1;i<=C;i++)
      a[i].pos=read(),a[i].Time=read();
    sort(a+1,a+C+1);
    memset(f,127/3,sizeof f);
    f[1][C][0]=max(a[1].Time,a[1].pos);
    f[1][C][1]=max(a[C].Time,a[C].pos);
    
    for(int L=C-2;L>=0;L--) for(int i=1;i+L<=C;++i) 
    {
            int j=i+L;
            f[i][j][0]=min(max(f[i-1][j][0]+a[i].pos-a[i-1].pos,a[i].Time),
                              max(f[i][j+1][1]+ a[j+1].pos-a[i].pos,a[i].Time));
            f[i][j][1]=min(max(f[i-1][j][0]+a[j].pos - a[i-1].pos,a[j].Time),
                              max(f[i][j+1][1]+ a[j+1].pos-a[j].pos,a[j].Time));
    }
    ans=0x3f3f3f3f;
    for (int i=1;i<=C;i++) 
        ans=min(ans,f[i][i][0]+abs(a[i].pos-B));
    printf("%d\n",ans);
    return 0;
}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L-Memory/p/9881008.html

标题基于Python的自主学习系统后端设计与实现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介绍自主学习系统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1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自主学习系统在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在自主学习系统后端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1.3研究方法与创新点概述本文采用Python技术栈的设计方法和系统创新点。第2章相关理论与技术总结自主学习系统后端开发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基础。2.1自主学习系统理论阐述自主学习系统的定义、特征和理论基础。2.2Python后端技术栈介绍DjangoFlask等Python后端框架及其适用场景。2.3数据库技术讨论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在系统中的应用方案。第3章系统设计与实现详细介绍自主学习系统后端的设计方案和实现过程。3.1系统架构设计提出基于微服务的系统架构设计方案。3.2核心模块设计详细说明用户管理、学习资源管理、进度跟踪等核心模块设计。3.3关键技术实现阐述个性化推荐算法、学习行为分析等关键技术的实现。第4章系统测试与评估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4.1测试环境与方法介绍测试环境配置和采用的测试方法。4.2功能测试结果展示各功能模块的测试结果和问题修复情况。4.3性能评估分析分析系统在高并发等场景下的性能表现。第5章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改进方向。5.1研究结论概括系统设计的主要成果和技术创新。5.2未来展望指出系统局限性并提出后续优化方向。
### USACO 1.5 回文质数 Problem Solution #### 题目概述 给定一个整数范围,找出该范围内所有的既是回文又是质数的数字并输出。 #### 方法一:素数筛法结合回文判断 此方法先通过埃拉托斯特尼筛法预处理一定范围内的所有质数,再逐一验证这些质数是否为回文数[^1]。 ```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bool isPalindrome(int n) { string str = to_string(n); int len = str.length(); for (int i = 0; i < len / 2; ++i) if (str[i] != str[len - 1 - i])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const int MAXN = 1e6 + 5; vector<int> primes; void sieve() { vector<bool> prime(MAXN, true); for (long long p = 2; p * p < MAXN; ++p) if (prime[p]) for (long long multiple = p * p; multiple < MAXN; multiple += p) prime[multiple] = false; for (int p = 2; p < MAXN; ++p) if (prime[p] && isPalindrome(p)) primes.push_back(p); } ``` 上述代码实现了对指定区间内所有满足条件的数值进行筛选的功能。首先定义了一个辅助函数`isPalindrome()`用于检测某个正整数n是不是回文结构;接着利用布尔数组标记合数位置完成初步过滤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挑选出符合条件的目标对象加入到最终的结果列表当中去。 #### 方法二:直接构造特定长度的回文序列 考虑到题目特殊性质(即所求解必然是奇位数且回文),可以尝试按照固定模式构建候选集,之后仅需检验其可除性即可确认是否属于目标集合成员之一[^3]。 ```cpp for (int d1 = 1; d1 <= 9; d1 += 2) { // 奇数才可能是素数 for (int d2 = 0; d2 <= 9; ++d2) { for (int d3 = 0; d3 <= 9; ++d3) { int palindrome = 10000*d1 + 1000*d2 + 100*d3 + 10*d2 + d1; bool flag = true; for (int j = 2; j*j <= palindrome; ++j) if (palindrome % j == 0){ flag = false; break; } if(flag) cout << palindrome << endl; } } } ``` 这段程序片段展示了如何基于三位模板生成五位长的可能答案,并对其进行简单的因式分解测试来决定保留与否的操作逻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