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OJ4530】大融合(Link-Cut Tree)

BZOJ4530大融合解析
本文介绍了一道名为“大融合”的算法竞赛题目的解决方案,该题目涉及Link-Cut Tree数据结构的应用。文章详细解释了如何使用Link-Cut Tree来维护树状结构并动态地计算边的负载,即树上通过某条边的简单路径数量。

题面

讨厌权限题!!!
Loj链接

题目描述

小强要在 N个孤立的星球上建立起一套通信系统。这套通信系统就是连接 N个点的一个树。这个树的边是一条一条添加上去的。在某个时刻,一条边的负载就是它所在的当前能够联通的树上路过它的简单路径的数量。

例如,在上图中,现在一共有五条边。其中,(3,8)这条边的负载是 6,因为有六条简单路径 2−3−8, 2−3−8−7, 3−8, 3−8−7, 4−3−8, 4−3−8−72-3-8, 2-3-8-7, 3-8, 3-8-7, 4-3-8, 4-3-8-72−3−8, 2−3−8−7, 3−8, 3−8−7, 4−3−8, 4−3−8−7 路过了 (3,8)。

现在,你的任务就是随着边的添加,动态的回答小强对于某些边的负载的询问。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两个整数 N,QN,QN,Q,表示星球的数量和操作的数量。星球从 111 开始编号。

接下来的 QQQ 行,每行是如下两种格式之一:
A x y 表示在 xxx 和 yyy 之间连一条边。保证之前 xxx 和 yyy 是不联通的。
Q x y 表示询问 (x,y)(x,y)(x,y) 这条边上的负载。保证 xxx 和 yyy 之间有一条边。

输出格式

对每个查询操作,输出被查询的边的负载。
样例

样例输入

8 6
A 2 3
A 3 4
A 3 8
A 8 7
A 6 5
Q 3 8

样例输出

6

数据范围与提示

对于所有数据,\(1≤N,Q≤100000\)

题解

\(Link-Cut\ Tree\)维护子树信息
不仅仅维护实儿子
还需要维护虚儿子
就相当于在原树中的儿子数量啦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
以后知道了就补一下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dlib>
#include<cstring>
#include<cmath>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set>
#include<map>
#include<vector>
#include<queu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MAX 120000
#define lson (t[x].ch[0])
#define rson (t[x].ch[1])
inline int read()
{
    int x=0,t=1;char ch=getchar();
    while((ch<'0'||ch>'9')&&ch!='-')ch=getchar();
    if(ch=='-')t=-1,ch=getchar();
    while(ch<='9'&&ch>='0')x=x*10+ch-48,ch=getchar();
    return x*t;
}
struct Node
{
    int ch[2],ff;
    int rev,size,sum;
}t[MAX];
int S[MAX],top;
int n,Q;
bool isroot(int x){return t[t[x].ff].ch[0]!=x&&t[t[x].ff].ch[1]!=x;}
void pushup(int x){t[x].sum=t[lson].sum+t[rson].sum+t[x].size+1;}
void rotate(int x)
{
    int y=t[x].ff,z=t[y].ff;
    int k=t[y].ch[1]==x;
    if(!isroot(y))t[z].ch[t[z].ch[1]==y]=x;t[x].ff=z;
    t[y].ch[k]=t[x].ch[k^1];t[t[x].ch[k^1]].ff=y;
    t[x].ch[k^1]=y;t[y].ff=x;
    pushup(y);pushup(x);
}
void pushdown(int x)
{
    if(!t[x].rev)return;
    swap(lson,rson);
    if(lson)t[lson].rev^=1;
    if(rson)t[rson].rev^=1;
    t[x].rev^=1;
}
void Splay(int x)
{
    S[top=1]=x;
    for(int i=x;!isroot(i);i=t[i].ff)S[++top]=t[i].ff;
    while(top)pushdown(S[top--]);
    while(!isroot(x))
    {
        int y=t[x].ff,z=t[y].ff;
        if(!isroot(y))
            (t[y].ch[1]==x)^(t[z].ch[1]==y)?rotate(x):rotate(y);
        rotate(x);
    }
}
void access(int x){for(int y=0;x;y=x,x=t[x].ff)Splay(x),t[x].size+=t[rson].sum-t[y].sum,t[x].ch[1]=y,pushup(x);}
void makeroot(int x){access(x);Splay(x);t[x].rev^=1;}
void split(int x,int y){makeroot(x);access(y);Splay(y);}
void cut(int x,int y){split(x,y);t[y].ch[0]=t[x].ff=0;pushup(y);}
void link(int x,int y){makeroot(x);makeroot(y);t[x].ff=y;t[y].size+=t[x].sum;pushup(y);}
int findroot(int x){makeroot(x);while(lson)x=lson;return x;}
int main()
{
    n=read();Q=read();
    char ch[2];int u,v;
    while(Q--)
    {
        scanf("%s",ch);u=read(),v=read();
        if(ch[0]=='A')link(u,v);
        else split(u,v),printf("%lld\n",1ll*t[u].sum*(t[v].sum-t[u].sum));
    }
    return 0;
}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cjyyb/p/8329254.html

标题基于Python的自主学习系统后端设计与实现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介绍自主学习系统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1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自主学习系统在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在自主学习系统后端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1.3研究方法与创新点概述本文采用Python技术栈的设计方法和系统创新点。第2章相关理论与技术总结自主学习系统后端开发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基础。2.1自主学习系统理论阐述自主学习系统的定义、特征和理论基础。2.2Python后端技术栈介绍DjangoFlask等Python后端框架及其适用场景。2.3数据库技术讨论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在系统中的应用方案。第3章系统设计与实现详细介绍自主学习系统后端的设计方案和实现过程。3.1系统架构设计提出基于微服务的系统架构设计方案。3.2核心模块设计详细说明用户管理、学习资源管理、进度跟踪等核心模块设计。3.3关键技术实现阐述个性化推荐算法、学习行为分析等关键技术的实现。第4章系统测试与评估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4.1测试环境与方法介绍测试环境配置和采用的测试方法。4.2功能测试结果展示各功能模块的测试结果和问题修复情况。4.3性能评估分析分析系统在高并发等场景下的性能表现。第5章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改进方向。5.1研究结论概括系统设计的主要成果和技术创新。5.2未来展望指出系统局限性并提出后续优化方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