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431精密+3.3V产生电路

LM431稳压器电路详解
本文介绍如何使用三段可调并联稳压器LM431电路产生精密+3.3V电压。输出电压仅与电阻R35、R38相关,并提供计算公式。内部基准电压2.5V保持恒定不变。

      精密+3.3V电压通过三段可调并联稳压器LM431电路产生LM431稳压电路如下图所示.

       输出电压 UO仅与电阻 R35、R38 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常数2.5为内部基准电压,其保持恒定不变.

  转载需说明出处,笔者总结之前的知识,与大家分享,有问题的可以留给我哦~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lemonzhang/p/9234394.html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用户解决关于3.3V过压保护电路的设计方案和布局问题。首先,我得回顾用户的问题,确保我理解正确。用户想了解如何设计一个3.3V的过压保护电路,特别是实现方案和电子元器件的布局。同时,用户提到了参考的引用资料,涉及电源设计、稳压芯片电路和PCB设计资源,可能需要结合这些内容。 首先,我需要确定过压保护电路的基本原理。过压保护通常用于防止电压超过某个阈值,从而保护后续电路。常见的方案可能包括使用电压检测IC、MOSFET、TVS二极管等元件。接下来,我应该考虑不同的实现方案,比如基于电压监控IC的方案和分立元件的方案,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然后,关于PCB布局,用户可能关心如何正确放置元件以减少噪声、提高稳定性。需要考虑电源路径、地线设计、敏感信号隔离等问题。此外,参考引用中的资料提到PCB布局的重要性,特别是电源电路的设计,这可能涉及到大电流路径的布线和散热处理。 接下来,我需要检查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是否有相关设计的信息。引用[2]提到了24V转3.3V的稳压芯片设计,可能涉及到LDO的使用,但过压保护是不同的功能,可能需要额外的电路。引用[1]讨论了12V输入电路的PCB布局,可能对电源布局的一般原则有帮助,比如输入滤波电容的位置、电源路径的宽度等。 现在,我需要整理过压保护电路的设计步骤。首先确定保护阈值,比如3.3V允许的过压范围,可能是3.6V或更高。然后选择检测元件,比如电压监控IC,如TPS3700,或者使用比较器和基准电压源的分立方案。然后选择切断电源的元件,如MOSFET,在过压时断开电路。 关于布局部分,需要将电压检测部分靠近受保护电路的输入端,确保快速响应。大电流路径要短且宽,减少阻抗和发热。地线设计要合理,避免噪声干扰。TVS二极管应靠近接口位置,及时吸收浪涌。 此外,还需要考虑元器件的选型,比如TVS的钳位电压、MOSFET的耐压和导通电阻,以及滤波电容的容值。参考引用中的BOM清单可能对选型有帮助,但需要具体针对过压保护电路进行调整。 可能还需要考虑测试和保护响应时间,如何验证电路在过压时的动作是否及时可靠。引用中的PCB布局示例可能提供一些参考,比如元器件的排列和散热处理。 最后,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步骤说明设计方案和布局要点,并引用提供的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同时生成相关问题,帮助用户进一步探索。</think>### 3.3V过压保护电路设计与实现方案 #### 一、过压保护电路设计方案 1. **基础原理** 过压保护电路的核心功能是当输入电压超过设定阈值(如$3.6\text{V}$)时,快速切断电源或限制电压,保护后端负载。常用实现方式包括以下两种: 2. **方案一:电压监控IC+MOSFET** - **核心器件**:电压监控IC(如TPS3700系列)搭配N-MOSFET(如AO3400)。 - **工作原理**: 监控IC实时检测输入电压,当$V_{\text{in}} > 3.6\text{V}$时,控制MOSFET关断电源通路。 $$ \text{动作条件: } V_{\text{in}} \geq V_{\text{ref}} + \Delta V $$ 其中$\Delta V$为芯片的迟滞电压,防止误触发[^1]。 - **优点**:响应快(μs级),集成度高,适合精密场景。 3. **方案二:分立元件(比较器+基准源)** - **核心器件**:比较器(如LM393)、基准源(如TL431)、MOSFET。 - **工作原理**: TL431生成$3.6\text{V}$基准电压,比较器输出驱动MOSFET。当输入电压超过基准时,MOSFET关断。 - **优点**:成本低,灵活性高,适合非关键性保护场景。 4. **辅助保护元件** - **TVS二极管**:在输入端并联$3.6\text{V}$ TVS(如SMAJ3.3A),吸收瞬态过压能量[^2]。 - **滤波电容**:添加$0.1\mu\text{F}$陶瓷电容和$10\mu\text{F}$电解电容,抑制电压波动。 --- #### 二、PCB布局设计要点 1. **核心原则** - **短路径**:过压检测信号走线尽量短,减少干扰。 - **电源分离**:高压(输入)与低压(输出)区域间隔$2\text{mm}$以上,避免耦合。 2. **关键布局步骤** - **输入滤波电容**:将陶瓷电容($0.1\mu\text{F}$)和电解电容($10\mu\text{F}$)靠近电源输入端布局,形成第一级滤波。 - **TVS二极管**:放置在输入接口附近,接地引脚直接连接至铺铜区域。 - **MOSFET布局**: - 电源通路(如$V_{\text{in}}$到负载)走线宽度≥$1.5\text{mm}$(承载3A电流)。 - MOSFET散热焊盘下方增加过孔阵列,提升散热能力[^2]。 - **地平面设计**:采用单点接地,避免数字地与功率地相互干扰。 3. **敏感信号处理** - 比较器/监控IC的反馈信号走线远离高频或大电流路径。 - 基准电压源(如TL431)周围预留“静默区”,避免覆铜。 --- #### 三、典型电路参考 ```python # 过压保护动作逻辑伪代码示例 if input_voltage >= 3.6: disable_power_mosfet() else: enable_power_mosfet()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