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人攻击——ARP欺骗的原理、实战及防御》——学习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ARP(地址解析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并解释了RARP协议、网关的功能,以及ARP缓存表的机制。此外还讨论了ARP欺骗的原理。

1、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转换协议,工作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在以太网中,网络设备之间互相通信是用MAC地址而不是IP地址,ARP协议就是用来把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的。而RARP和ARP相反,它是反向地址转换协议,把MAC地址转换为IP地址。

2、网关:工作在OSI七层模型中的传输层或者应用层,用于高层协议的不同网络之间的连接,简单地说,网关就好比是一个房间通向另一个房间的一扇门。

3、关于ARP协议:假设A(192.168.1.2)与B(192.168.1.3)在同一局域网,A要和B实现通信。A首先会发送一个数据包到广播地址(192.168.1.255),该数据包中包含了源IP(A)、源MAC、目的IP(B)、目的MAC,这个数据包会被发放给局域网中所有的主机,但是只有B主机会回复一个包含了源IP(B)、源MAC、目的IP(A)、目的MAC的数据包给A,同时A主机会将返回的这个地址保存在ARP缓存表中。

4、ARP缓存表:在每台主机都有一个ARP缓存表,缓存表中记录了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而局域网数据传输依靠的是MAC地址。

5、ARP欺骗原理:

  假设主机 A 192.168.1.2,B 192.168.1.3,C 192.168.1.4; 网关 G 192.168.1.1; 在同一局域网,主机A和B通过网关G相互通信,就好比A和B两个人写信,由邮递员G送信,C永远都不会知道A和B之间说了些什么话。但在ARP缓存表机制存在一个缺陷,就是当请求主机收到ARP应答包后,不会去验证自己是否向对方主机发送过ARP请求包,就直接把这个返回包中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保存进ARP缓存表中,如果原有相同IP对应关系,原有的则会被替换。

6、OSI模型: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lydf-2012/p/3315471.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