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源于一会我同几个朋友去白云山游玩,然后路上我们突然讨论到哲学这个问题。要知道讨论这些这么文艺的问题本身就不是我们理工科的学生平常所涉及到的范畴,而自己又联想到高中时期我自己对哲学的一些思考, 于是就装作很是文艺的样子跟她们讨论了起来。
那个时候,我提出了这么一个命题,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首先,依据那个马克思教材上面的学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前提就是,很多东西我们摸不着、看不见,但是它们是实际存在的,如空气等,但是我们用什么方法去证明它们的存在呢?就是用物理测量的方法。或许在那个朴素唯物主义的年代,它们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东西,只是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认识到了这个东西是物质性的,可以测量的,因此它属于存在。
而目前就是,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心理学、行为分析学等等学科研究的深入等等,本身人们心理的变就很直观地体现在脸部表情以及行为动作中。特别是随着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的研究的深入,或许真的有那么一天,当我们的数据库变得足够强大,匹配算法也变得足够高效。这时候的心理也是可以测量的,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认为这时的心理,某种程度上也是可以测量的,那么也就是物质性。
这时候,估计我想要说什么,你们已经十分清楚了。或许你们会说,心理不是思维,或许是吧,难免会有些人会这样认为,但是人的思维的变化基本上都是会表现为心理上的变化,但是这些问题我不想去讨论,以我现在的知识能力水平,根本没有能力去讨论。
我只想说的是,既然心理总有一天是可以用物理或者是计算机的方法测量,并且是可信度相当高的。那么会不会有一些,思维也是可以测量的。到了那个时候,哲学的基本问题又变成什么样了,可能还有些顽固分子坚持认为这些不是测量,思维始终是思维,不是物质呢?左倾、右倾、守旧、顽固这些帽子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抢着戴,给人戴,maybe,whokno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