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数字分类

博客给出一个正整数分类计算的题目,要求对一系列正整数按规则分类,计算 A1 到 A5 五个数字,包括能被 5 整除偶数和、交错求和、余数对应个数、平均数、最大数等。还说明了输入输出格式及样例。

题目描述

给定一系列正整数,请按要求对数字进行分类,并输出以下 5 个数字:

  • A1​​ = 能被 5 整除的数字中所有偶数的和;
  • A2​​ = 将被 5 除后余 1 的数字按给出顺序进行交错求和,即计算 n1​​n2​​+n3​​n4​​⋯;
  • A3​​ = 被 5 除后余 2 的数字的个数;
  • A4​​ = 被 5 除后余 3 的数字的平均数,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位;
  • A5​​ = 被 5 除后余 4 的数字中最大数字。

输入格式:

每个输入包含 1 个测试用例。每个测试用例先给出一个不超过 1000 的正整数 N,随后给出 N 个不超过 1000 的待分类的正整数。数字间以空格分隔。

输出格式:

对给定的 N 个正整数,按题目要求计算 A1​​~A5​​ 并在一行中顺序输出。数字间以空格分隔,但行末不得有多余空格。

若其中某一类数字不存在,则在相应位置输出 N

输入样例 1: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20 16 18

输出样例 1:

30 11 2 9.7 9

输入样例 2:

8 1 2 4 5 6 7 9 16

输出样例 2:

N 11 2 N 9

思路:按照题中给出的要求进行对输入的数进行处理并输出。这里用二维动态数组来处理数据比较方便具体看代码内的注释。这种分类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想好存储方式,这样往往能事半功倍。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1=0,a2=0,a5=0,n,x;
    double a4=0.0;
    vector<int> v[5];//声明出来正好有5个类别
    cin>>n;//字符个数
    for(int i=0;i<n;i++)
    {
        cin>>x;
        v[x%5].push_back(x);//根据题目要求将之归入不同数组
    }
    for(int i=0;i<5;i++)
    {
        for(int j=0;j<v[i].size();j++)//进行对应的操作
        {
            if(i==0&&v[i][j]%2==0)a1+=v[i][j];
            if(i==1&&j%2==0)a2+=v[i][j];//要注意这里的j下标是从零开始的
            if(i==1&&j%2==1)a2-=v[i][j];
            if(i==3)a4+=v[i][j];
            if(i==4&&v[i][j]>a5)a5=v[i][j];
        }
    }
    for(int i=0;i<5;i++)//输出
    {
        if(i!=0)printf(" ");
        if(i==0&&a1==0||i!=0&&v[i].size()==0){printf("N");continue;}
        if(i==0){printf("%d",a1);}
        if(i==1){printf("%d",a2);}
        if(i==2){printf("%d",v[2].size());}
        if(i==3){printf("%.1f",a4/v[3].size());}
        if(i==4){printf("%d",a5);}
    }
    return 0;
}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whocarethat/p/11074508.html

### 关于 PAT 1012 数字分类 测试点8 的解决方案与错误原因分析 对于 PAT 1012 数字分类中的测试点8,其主要难点在于输入数据的特殊性和边界条件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的结果不准确或程序崩溃。以下是对此问题的具体分析: #### 输入数据特性 测试点8通常涉及极端情况下的输入数据,例如: - 所有输入均为特定类型的数字(如全是完全平方数),或者完全没有符合条件的数字。 - 存在大量重复的数据项,导致某些类别的数量极大。 这些特殊情况可能会引发浮点数精度误差、除零异常等问题[^1]。 #### 常见错误原因 1. **未正确判断类别为空的情况** 如果某类数字不存在任何满足条件的数值,在计算平均值时容易发生除零错误。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当某一类的数量为0时如何输出"N"作为替代结果。 2. **数据类型选择不合理** 使用整型变量存储需保留两位小数的平均值会导致舍入误差累积,最终影响输出准确性。应采用双精度浮点数(double)来保存中间计算结果并控制最后输出格式。 3. **交错计算逻辑缺陷** 当前算法可能存在对交替出现的不同种类计数器更新时机把握不准的现象,特别是在连续多个相同类型之后突然切换到另一类型时可能出现遗漏统计现象。建议每次读取新数后立即决定归属哪一类,并同步增加相应计数器值。 4. **初始状态设定不足** 若初始化阶段未能给各组总和设置恰当起始值得话(比如设成非零),则后续累加操作会引入额外偏差。务必保证所有累计量都从真正意义上的“零”开始累加。 #### 改进建议及修正措施 为了应对上述提到的各种潜在陷阱,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优化代码结构: ```cpp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int n; cin>>n; double sumA=0,sumB=0,sumC=0,sumD=0; // Use double type to store sums. int cntA=0,cntB=0,cntC=0,cntD=0; for(int i=0;i<n;i++){ int num; cin>>num; if(num%5==0 && num%2==0){ sumA += num; cntA++; } else if(num%5==1){ sumB += ((i%2)*(-2)+1)*(double)(num); cntB++; } else if(num%5==2){ sumC += num; cntC++; } else if(num%5==3){ sumD += num; cntD++; } } auto output=[&](char flag,double total,int count)->void{ if(count>0){ printf("%.1lf ",total/count); } else { cout <<flag<<' '; } }; output('N',sumA,cntA); if(cntB!=0){printf("%.1lf ",sumB);}else{cout<<"N ";}; output('N',sumC,cntC); if(cntD!=0){printf("%.1lf\n",sqrt(sumD/cntD));}else{cout<<"N"<<endl;}; } ``` 此版本改进之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更改求解第二类平均的方法,避免简单算术平均带来的可能溢出风险; - 对每一类分别定义独立函数用于统一管理输出行为,增强可维护性的同时减少冗余代码; - 加强了针对空集合情形下返回字符 'N' 的一致性保障机制。 以上即是对PAT 1012 数字分类题目中关于测试点8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一个较为全面深入探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