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堡四首
杨森翔
一 车行红寺堡道中
渺渺风烟接大荒,达乐山色满轩窗。
眼前一条参天道,阅尽人间世沧桑。
注:达乐山,唐代山名,即蠡山,今写作罗山。参天道:唐时从灵州通往长安的大道。因唐太宗李世民曾在灵州接受各少数民族首领的归附,各少数民族首领尊唐太宗为“天可汗”,这条大道也被名为“参天大道”。
二 旧寺堡子
蓬蒿萧条带夕阳,废垒依约古河傍。
颓垣坏甃无处寻,父老犹言旧堡墙。
注:旧寺堡子,址在今红寺堡镇徐冰水东北,系明代“正德二年(1507),总制、右都御史杨一清奏委指挥郑廉筑之。”后因“堡势孤悬,且外高内下,四面受敌,又去水甚远”而被废弃。今红寺堡镇南的“红寺堡城”系嘉靖十六年(1537)三边总制刘天和新建。2009年3月27日,我曾与多位专家对此进行考察。
三 红寺堡镇
漠漠平林一望中,参差新瓦绿映红。
古今画手知多少,除却松嵒无此工。
注:松嵒,即钱松嵒(1899.9-1985.9),当代画家。是当代中国山水画主要代表人之一。其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画作,风格独特,为世人所称道。
四 红寺堡农村所见
家家新房少妇姑,户户微香无瓦炉。
又是一年春事了,葡园麦地笑相呼。
(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