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VLAN异常流量分析

本文描述了一个关于语音VLAN中出现的流量异常问题,所有被划分到语音VLAN的端口都收到了大量的H.225重传流量,导致有线网络拥塞严重,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及Avaya IP电话的keepalive机制。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现象描述:有线网络里,接入层交换机上,凡是被划入语音vlan的端口,都会呈现出相同的流量表现,而且瞬间流量都很大,30 - 40 MB级别,对有线网络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设备型号:

IP 电话:Avaya多种型号,以1608居多,call server型号不详,因为不是我负责call server。

 

接入层交换机:Cisco Catalyst-2960-48TT-L,IOS版本12.2(52)SE 

 

从cacti的图上很明显的看到,所有被划入语音vlan的端口,只要它加了电,不管你终端连的是电话还是电脑,还是只连了电脑,没连电话,只要你划入了语音vlan,只要这个口up了,他就会收到一大堆包。

 

这使得当这种现象发生的时候,大量工位的有线网拥塞特别大,丢包严重,同时交换机CPU负载增高,进而还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他VLAN的正常运行。

 

 

抓包:

附件里是 .pcapng格式的抓包,可以看到大量的从10.19.90.30 或 10.19.90.35 发来的,去往10.19.107.x , 也就是去往某台电话的流量H.225重传流量,他的目的mac地址是特定的,所以不是广播,但是每台都会收到,这一点让我很疑惑。

 

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为什么每个划入语音VLAN的口上的设备都收到这样相同的包。

我自己的猜测是,Avaya的keep alive机制导致的,从附件里的Avaya文档的第4章4.1 里的 Keepalive Mechanisms 来看,如果使用TCP保活,那么CLAN发往phone的包里,源tcp port 是1720, 目的tcp port是随机的,这一点跟抓包内容相符。第二点,保活H.225的内容是empty,这点也是和抓包相符的。如图, 抓包和文档是符合的。

2) 如果第一种猜测成立的话,如何处理保活包堆积的情况,能不能减小窗口时间,对于不回复keep alive的电话,能不能快速踢出,然后让它强制重新注册,以减少重传的次数。

 

附上抓到的包:

第一次抓到的包,链接: http://pan.baidu.com/s/1qWuW2uS 密码: g15e

第二次抓到的包,链接: http://pan.baidu.com/s/1kTmZlUv 密码: 24gv

 

 

最终也没得到Avaya工程师的回复,但是听IT组的人说,Avaya的工程师做了一些操作,但是具体做的啥他们也不知道,这帮不专业的!

 

附上参考的Avaya官方文档:

https://downloads.avaya.com/css/P8/documents/100017348

主要在里面搜索看 “Keepalive Mechanisms”这一节就好了,讲保活机制的。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Vooom/p/4734531.html

<think>嗯,用户问的是“不携带VLAN标签是什么意思”,我需要先回顾一下之前关于VLAN标签的介绍。之前已经详细解释了VLAN Tag的定义、结构、作用以及Tagged和Untagged端口的区别。现在用户可能是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了相关问题,或者想进一步理解网络配置中的不同场景。 首先,要明确“不携带VLAN标签”指的是数据帧在传输时没有附加802.1Q的Tag字段。这时候需要说明这种情况发生的场景,比如在Access端口连接的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帧通常是Untagged的。然后,需要解释这样的数据帧在交换机中如何处理,比如交换机会给它们打上默认的VLAN ID,通常是Native VLAN的ID,或者Access端口所属的VLAN。 接下来,可能需要对比携带标签的情况,强调两者的区别和应用场景。比如,Trunk端口处理多VLAN的Tagged帧,而Access端口处理单一VLAN的Untagged帧。用户可能想知道为什么需要区分这两种情况,以及不携带标签的帧在网络中的流转过程。 还要考虑用户可能的实际应用,比如他们可能在配置交换机时遇到问题,或者需要设置服务器和终端设备的网络连接。这时候需要举例说明,比如PC连接到Access端口时发送Untagged帧,交换机会如何分配VLAN,而IP电话可能同时发送Tagged和Untagged帧,用于不同的流量类型。 另外,用户可能有对安全性和网络隔离的疑问,比如Untagged帧是否容易造成VLAN跳跃攻击,这时候需要提到Native VLAN的配置一致性,避免安全漏洞。同时,要指出一些常见错误配置,比如两端交换机Trunk端口的Native VLAN不一致导致的问题。 在结构上,应该先定义“不携带VLAN标签”,然后分点说明其特点、处理流程、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使用表格或示例配置可以更清晰,比如用华为或思科交换机的配置命令来展示如何设置Access端口和Native VLAN。 需要确保语言通俗易懂,避免过多技术术语,但必要时仍要准确。比如,解释Native VLAN的作用时,可以提到它是处理Untagged帧的默认VLAN,如果两端配置不同,会导致通信问题或安全风险。 最后,总结部分需要回顾关键点,强调不携带标签的帧的典型应用和配置要点,帮助用户巩固理解。同时,指出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帮助他们在实际配置中避免错误。</think>--- ### **不携带VLAN标签(Untagged)的含义** --- #### **1. 定义** **不携带VLAN标签**(Untagged)指**以太网数据帧在传输时未附加802.1Q VLAN Tag**。这类帧属于**默认VLAN(Native VLAN)**或直接与单一VLAN关联,通常用于终端设备(如PC、打印机)与交换机之间的通信。 --- #### **2. 核心特点** 1. **帧格式** - 未插入4字节的VLAN Tag字段,格式为传统以太网帧: $$ \text{[目的MAC][源MAC][类型/长度][数据][CRC]} $$ - 对比携带Tag的帧: $$ \text{[目的MAC][源MAC][802.1Q Tag][类型/长度][数据][CRC]} $$ 2. **应用场景** - **终端设备接入**:PC、打印机等设备通常无法识别VLAN Tag,需通过Untagged帧接入网络。 - **Native VLAN通信**:Trunk链路上允许Untagged帧传输,默认归属Native VLAN(通常为VLAN 1)。 --- #### **3. 数据帧处理流程** 1. **发送方向** - **终端发送**:设备发出Untagged帧 → 交换机通过Access端口接收 → 为帧添加端口所属VLAN的Tag。 - **交换机转发**:若目标为Trunk端口且Native VLAN配置一致 → 剥离Tag以Untagged形式转发。 2. **接收方向** - **交换机接收Untagged帧**:根据接收端口的配置分配VLAN: - **Access端口**:直接关联到端口所属的VLAN。 - **Trunk端口**:归属Native VLAN(需两端Native VLAN一致)。 **示例**: - PC(Untagged帧)→ 交换机Access端口(VLAN 10)→ 交换机为帧添加VLAN 10 Tag → 通过Trunk链路转发给其他交换机。 --- #### **4. Untagged与Tagged的对比** | **特性** | **Untagged帧** | **Tagged帧** | |------------------|-------------------------------------------|-------------------------------------------| | **帧结构** | 无VLAN Tag | 含802.1Q VLAN Tag(4字节) | | **适用端口** | Access端口、Native VLAN的Trunk端口 | Trunk端口(多VLAN场景) | | **设备支持** | 所有设备均支持 | 需支持802.1Q协议(如交换机、级网卡) | | **典型用途** | 终端接入、单一VLAN通信 | 跨交换机多VLAN通信、服务器多业务隔离 | --- #### **5. 关键配置与注意事项** 1. **Native VLAN配置** - Trunk链路上需保证**两端Native VLAN一致**,否则会导致通信故障或安全风险(如VLAN跳跃攻击)。 - 修改默认Native VLANVLAN 1)可增强安全性: ```plaintext # 华为交换机配置示例 [Huawei]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Huawei-GigabitEthernet0/0/1] port trunk pvid vlan 100 // 设置Native VLAN为100 ``` 2. **Access端口配置** - Access端口收到Untagged帧时,强制标记为端口所属VLAN;发送时剥离Tag。 - 若收到带Tag的帧且VLAN ID与端口VLAN不匹配,直接丢弃。 3. **安全风险** - **Native VLAN滥用**:若攻击者向Trunk链路发送Untagged帧,可能利用Native VLAN渗透其他VLAN。 - **解决方案**:禁用未使用的端口,避免使用VLAN 1作为业务VLAN。 --- #### **6. 典型应用场景** 1. **终端设备接入** - PC通过Access端口(Untagged)接入VLAN 10,无需感知VLAN存在。 2. **IP电话与PC共享链路** - IP电话发送Tagged帧(VLAN 100,语音流量),PC发送Untagged帧(VLAN 200,数据流量)→ 交换机根据Tag和端口配置分流。 3. **传统设备兼容** - 旧设备(如不支持VLAN的摄像头)通过Untagged帧接入指定VLAN。 --- ### **总结** - **不携带VLAN标签**表示数据帧未附加VLAN Tag,通常用于终端设备或Native VLAN通信。 - **核心价值**:简化终端配置,兼容传统设备,支撑混合网络(Tagged/Untagged共存)。 - **常见误区**: - Untagged帧 ≠ 无VLAN归属(实际由交换机根据端口配置分配VLAN)。 - Native VLAN不一致会导致Trunk链路通信异常。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