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结(四)

本文深入讲解Python中的流程控制概念,包括顺序结构、分支结构(if、elif、else)、循环结构(while、for)。探讨了条件判断、循环控制(break、continue)、循环嵌套等关键主题,并介绍了死循环、循环与条件的关系,以及for循环的使用方法。

1.流程控制

Python程序执行,一定按照某种规律在执行

1.宏观一定是自上而下(逻辑上方代码一定比逻辑下方代码先执行):顺序结构
2.遇到需要条件判断选择不同执行路线的执行方式:分支结构
3.有些事情需要重复不断的去执行(当满足某种条件或不满足某种条件结束重复动作):循环结构

 

2.if分支结构

if 条件:
同缩进的代码块

if age > 18:

    print("")
if age > 30:
    print("")
elif age > 18:
    print("")

1.所有分支都可以根据需求决定是否有else结构,else结构就是条件(所有条件)不满足才去执行的分支
2.elif可以根据需求出现多次(代码层次方面要考虑条件的先后顺序)

 if嵌套
 内部条件判断与否决定于外层条件
if 条件:
     if 条件:
        pass
     elif 条件:
        pass
      else:
         pass
     elif 条件:

在任何结构(缩进下,需要条件判断)就可以出现if分支结构

 

while

语法:
while 条件:
循环体


 1.当条件满足时,会执行循环体,然后再去判断条件成功与否
 2.如果还满足,重复1,2的过程
 3.如果不满足,结束循环体
注:如果需要结束循环,一定需要让条件在某种情况下不满足

重点

 break:结束所属循环(本层)
 continue:结束所属循环的本次循环,进入下一次循环

 难点:循环嵌套
 如果有循环写在了循环内部,就形成了循环嵌套


了解:
   1.死循环:不能主动结束的循环,想要结束只能通过break
    2.0,"",[],{},None可以被while 及 if这种需要条件的关键词转换为False,其他都是True
   3.while...else...:else分支会在while循环正常结束(没有被break结束)时执行

 

for循环

for用来完成特定的循环需求

语法:
for 循环得到的结果 in 被循环的容器:
循环体

1.第一次循环,循环得到的结果 就是 被循环的容器 中第一个值
2.再次循环,循环得到的结果 会被重新赋值为 被循环的容器 中第二个值,以此类推
注:每一次循环 循环得到的结果 不使用,下一次循环就会被覆盖,无法找回
 3.当 被循环的容器 中的值被 循环得到的结果 全部赋值一遍后,循环自动结束

 range()
 1. range(结束不被包含)
 2. range(开始被包含, 结束不被包含)
 3. range(开始被包含, 结束不被包含, 步长)
 4. range(10, 5, -1) # [10, 9, 8, 7, 6]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xzcvblogs/p/10719541.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