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阅读笔记02》

这次主要对《构建之法》的第四章“两人合作”作一次阅读笔记。

首先是代码规范问题。

我过去对于代码规范问题并没有做到注意。在编程中,许多变量和函数的命名都非常的简单而没有实际的意义。而且编程时不注意对齐缩进。很多时候也不加注释,导致对这些简单的变量名称不熟悉。

这样做会使得很多人读代码费劲,甚至是自己都要花时间再次阅读懂自己的代码。而且很多没必要的注释也会使得注释失去意义。当自己再次在原基础上编程时,可能要重新编程等问题。

因此,通过阅读“代码规范”,我找到一些解决方法。代码的风格要简明、易读、无二义性。在强调缩进时,一般是缩进4个空格;行宽限定100字符;{、}必须独占一行对齐;命名时要讲究实际意义,采用“匈牙利命名法”;注释时要注释一些重要的函数和重要的变量,复杂函数的注释放在函数上一行。

通过阅读这一章,我觉得代码规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阅读的方便,如果不注意这些,会导致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今后的代码编写我会注意养成良好的编写习惯。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urver/p/5335081.html

内容概要:该研究通过在黑龙江省某示范村进行24小时实地测试,比较了燃煤炉具与自动/手动进料生物质炉具的污染物排放特征。结果显示,生物质炉具相比燃煤炉具显著降低了PM2.5、CO和SO2的排放(自动进料分别降低41.2%、54.3%、40.0%;手动进料降低35.3%、22.1%、20.0%),但NOx排放未降低甚至有所增加。研究还发现,经济性和便利性是影响生物质炉具推广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不仅提供了实际排放数据支持,还通过Python代码详细复现了排放特征比较、减排效果计算和结果可视化,进一步探讨了燃料性质、动态排放特征、碳平衡计算以及政策建议。 适合人群: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学者、政府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能源政策制定者、关注农村能源转型的社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评估生物质炉具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潜力;②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优化补贴政策;③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生物质炉具的排放特征和技术改进方向;④为企业研发更高效的生物质炉具提供参考。 其他说明:该研究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和模拟,揭示了生物质炉具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挑战,特别是NOx排放增加的问题。研究还提出了多项具体的技术改进方向和政策建议,如优化进料方式、提高热效率、建设本地颗粒厂等,为生物质炉具的广泛推广提供了可行路径。此外,研究还开发了一个智能政策建议生成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征定制化生成政策建议,为农村能源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