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异构数据源关联计算优化方案

报表项目中数据源常来自多种异构数据源,传统 ETL 方式配置复杂、成本高、数据无法实时访问等。而润乾报表可简单直接实现混合数据源报表,通过内置集算引擎读取数据源,以较小成本呈现实时报表。文中以《州销售人员销售报表》为例介绍了具体实现步骤。

在报表项目中,报表数据源常常会来自于多种异构数据源,例如:关系型数据库(oracle、db2、mysql)、nosql 数据库(mongodb)、http 数据源、hadoop(hive、hdfs),甚至是 excel 或者文本文件。针对这类情况,通常的做法是采用 ETL 工具,将这些数据源都同步到数据仓库中再进行计算。不过这种做法存在以下问题:

1、配置复杂,难度较大;

2、成本较高;

3、数据无法实时访问,时间延迟较长;

4、数据仓库的建设和管理都比较复杂;

5、如果数据量很大效率会很低,而且要不断的 ETL 各个应用系统的同步数据;

6、数据仓库利用的也是传统数据库的技术,负载增大的时候需要用较高的成本进行扩容。

和这种传统做法相比,采用润乾报表可以简单直接地实现混合数据源报表,具体做法是通过内置的集算引擎直接读取各种混合数据源,让数据采用最合适的方式存储,最终以较小的成本呈现基于混合数据源的实时报表。ETL 方式和润乾报表方式在体系结构上的对比如下图所示:

下面,通过《州销售人员销售报表》的设计制作来看一下具体的实现步骤。报表如下图:

报表的销售数据来自于销售系统的 mongodb 数据库,销售员的信息则来自人力资源系统的 db2 数据库。采用润乾报表的混合数据源方式,报表数据源不需要定期同步,不会有时间上的延迟。

第一步,在集算器设计器中编写脚本,并保存为 statesales.dfx,脚本内容如下:

                                                           
 A
1>hrdb=connect(“db22”)
2=hrdb.query(“select * from employee where state=?”,state)
3=mongodb(“mongo://localhost:27017/test?user=test&password=test”)
4=A3.find(“orders”,,“{_id:0}”).fetch()
5=A4.switch@i(SELLERID,A2:EID)
6=A5.new(ORDERID,CLIENT,SELLERID.NAME:SELLERNAME,AMOUNT,ORDERDATE)
7>hrdb.close()
8>A3.close()
9result A6

代码说明:

A1:连接预先配置好的 db22 数据源。

A2:执行 SQL,从表 employee 取数,参数 state=“California”。

A3、A4:从销售系统的 mongodb 读取 collection orders。

A5:使用集算器的 switch 函数,将 A4 中的 sellerid 字段切换成 A2 中的记录,关联条件为 sellerid=eid。@i 选项是指如果找不到对应的记录,则删除该行。

A6:生成一个新的序表,得到需要的字段。

A7、A8:关闭数据库连接。

A9:返回给集算报表。

第二,在报表设计器中定义参数 state,配置集算数据集:

第三,设计报表如下:

运行报表,输入参数计算后,即可得到前面希望的报表。报表上部的查询界面是润乾报表自动提供的“参数模板”功能。参数模板和 db2、mongodb 数据源配置的具体做法参见教程和其他文档,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数据源类型发生了变化,只需进行小幅改动即可使报表生效。比如新上线的销售系统采用了 oracle 数据库,只要修改 statesales.dfx 的 A1 改为:

hrdb=connect(“ora”)

同时复制 oracle jdbc 驱动、配置 oracle 数据库的连接参数即可。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IBelieve002/p/10931870.html

### 异构传感器数据建模的技术方法 异构传感器数据建模涉及将来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关联和融合,以实现更高层次的信息提取和决策支持。以下是几种关键技术方法及其应用场景: #### 1. 数据预处理与标准化 为了消除异构传感器之间的时间、空间以及单位上的差异,通常需要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这些步骤包括但不限于时间序列对齐、噪声滤波、缺失值填补等操作。 - 时间同步可以通过插值或者重采样技术完成,确保所有输入信号都处于相同的时间基线上[^3]。 - 对于不同的物理量纲,则需设计通用的归一化函数将其映射到一个标准范围内[^2]。 #### 2. 特征级融合方法 当各单个传感通道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表达能力时,可以考虑在特征层面上实施进一步加工。此阶段常用的数学工具和技术有主成分分析(PCA),独立分量分析(ICA)以及其他降维手段[^1]。 - PCA用于寻找能够最大程度保留原变量总方差的新正交轴方向集合,有助于减少冗余并突出重要趋势[^1]。 - ICA则试图分离混合源信号成相互统计独立的部分,适用于解开复杂的因果关系网状结构[^1]。 #### 3. 决策级融合策略 如果目标侧重于最终结论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评估,则应转向高层次的认知组合规则制定。此类别涵盖了概率论基础之上的贝叶斯更新法则[Dempster-Shafer Evidence Theory][^1], 及其他软计算范式如模糊逻辑系统等等。 - 贝叶斯网络允许我们依据先前经验设定初始信念状态,并随新观测到来调整后验估计值,非常适合不确定性环境下做出稳健判断[^1]。 #### 4. 自适应学习模型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架构被证明特别擅长挖掘隐藏模式及规律。卷积神经网络(CNNs), 循环神经网络(RNNs) 和变压器(transformers) 等都是热门选项之一[^2]. - CNN专精图像识别任务,能自动抽取局部纹理样式作为判别依据;RNN系列尤其长短记忆单元(LSTM)善于捕捉长时间跨度内的依存关系,而transformer凭借自注意力机制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部署资源分配优先级. ```python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def apply_pca(data_matrix, n_components=2): pca = PCA(n_components=n_components) transformed_data = pca.fit_transform(data_matrix) explained_variance_ratio = pca.explained_variance_ratio_ return transformed_data, explained_variance_ratio # Example usage: data = [[...], [...]] # Your dataset here reduced_data, variance_ratios = apply_pca(data, n_components=3) print(f"Explained Variance Ratios: {variance_ratios}") ```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