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下雨,一早王雪喜气洋洋的。今天就逛街,哈,太棒了,我可以用镜头对准街头狂扫!目击喀什维吾尔民俗表情。
喀什的穆斯林手工艺品精致得让你瞠目结舌!
而且价格便宜。那套壶二千左右就能买下来。
工匠们都在自家门口,叮叮当当地敲打着。
我观察了一下材质,都是真材实料的纯铜或黄铜。不像内地的工匠玩假把式。
这样敲一个手工制品,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也许几天才能做一个。 我只顾按快门,很少与当地人交流,加上语言上沟通又很不方便。
因为天还在下雨,光线很暗,曝光速度不够,有许多片子糊了。这幅被我抓拍到了!老人很有个性。
维吾尔族崇尚绿色,绿色等同于希望和生命。把自家门面刷成绿色,能戴上一顶绿色的维吾尔帽子,那是地位和尊敬的象征。
记得到达乌鲁木齐的第一天晚上,导游肖华按当地习俗,把一顶绿色的维吾尔帽子慎重其事地献给带队的老周,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可是老周打死他也不肯将这顶帽子往头上戴。还试图让谁代为受此礼遇。哈哈哈,没人搭腔。这就是所谓的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了。
大街上凡年轻妇女,十有七八,怀里抱着孩子。国家对维吾尔有特殊的人口政策。提倡只生两个,在国家机关可能执行得比较认真的,民间大概就只是“提倡”而已了。维吾尔人大都早婚,早得大大超出你我的想像力。男女青年(不!男孩女孩)在生理上性成熟以前就已经结婚了。
街头走过的职业妇女,看上去很美。
喀什街头的女乞丐是另种景观。穆斯林男权唯我独尊,离婚率很高,而且对男人没有更多的约束,妇女便成了唯一的受害方了,老了往往非常凄惨地流落街头。
整条街都是手工艺品的作坊,老板就是工匠。
小男孩刚好撞进我的镜头,角度、表情、光线、构图都合适。卡嚓卡嚓,至少要连拍几幅的,总会抓到一个比较好的表情。
乐器店老板,乐呵呵地与朋友在交谈。见我对准他拍也不当回事。
我不知道这些木器是做什么用的,是工艺品还是日用品?又不像是赶面杖,行色匆匆,同伴都走远了,我只能拍了就走。
下雨了,反正一年中难得下,水气蒸发得又很快。不用撑伞,用个鞋套罩头上就是伞了。看哥几个悠然自得的样子。
穆斯林男人的头颅是至高无上的,绝对不让人随便摸的。
喀什菜场摊主的表情比我们江浙一带的摊主要轻松得多。他们的脸上印有欧洲式的愉快。生活,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享受和欣赏。
想起小时候看过“买买提”和“阿里巴巴”连环画里的人物。
雨中回眸的一瞬,很动人。
切削羊肉是最为日常的动作。图片拍坏了,走焦了。就这么一幅,舍不得删了,将就点先挂着。
妇女一般不愿被拍摄。也许是由于习俗?也许是由于卑微?也许是由于害羞?我觉得城市化程度较高的职业妇女,面对镜头往往会嫣然一笑,只要我及时向她们树起大母指。
也有撑伞的,装饰点缀的成分更多些。显然是位职业妇女。
你如果在大街上看见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开着一辆电瓶三轮车风驰电掣般从面前驶过,你自己先会疯了! 可是在喀什好象很正常。
这位大叔从我面前走过,我不得不拍。
我就站在这位大婶的摊位拍摄,随便再拍一幅。这个构图效果会怎样?
她一直遮掩着脸,不让我拍到,直到走过。
我不知道他在码什么东西,萝卜?柿子?桃子?梨?可能是梨。库尔勒香梨!甘甜甘甜的!
王雪带我们进入一家维吾尔族家庭。这是门牌号。
进门我看见一大群孩子,大惑。王雪说维吾尔人家族一般不分家。几代人住一个院子。凡见一个孩子每人给一毛钱足够了。孩子们会围着你不停地索取。因为事先不知道能不能在屋子里拍摄,没敢冒然。房东让我们看了客厅。出来时,偷拍了两幅。
这个孩子手上已经拿了三毛钱,成绩不错的!
女孩很害羞,躲避着,谁知道我出手很快,她躲闪不及。
这个孩子还不满足,从屋里跟到胡同里,连裤裆都管不住却贪图更多的钱!但愿他长大后千万别当官。
从一个胡同转过弯,我似乎看见欧洲中世纪的一幅图。黑暗的宗教让人们苟延残喘!所有的灵魂被扭曲了!
尽管墙头的古兰经代表他们的文化,但是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都是贫困的。
从她风尘仆仆的脚步中,看到了现代喀什妇女的风采,却只是少数。
亲兄弟,明算帐!
这小子真逗!
又转过一条街,走过一家帽子店。维吾尔人扫地时腰弯得很低,那是工具使然。
又过一家帽子店,我觉得背景里的老板很有意思,心中一喜,加上光线暗,对焦时稍稍迟疑一点,老板发现了,不让拍。
乐器店老板的脸就是有个性,不同于一般的生意人。
当天晚上我做了个离奇的梦,而且是彩色的。不知多少年已经没有做过彩色的梦了!
我经过这家乐器店,上方空气里游弋着一群色彩缤纷的小金鱼,我用一只玻璃盒子,跳起来向空中一挥,捞了三四条小金鱼,小金鱼身上长着斑斓的羽毛,小金鱼们在玻璃盒子里快乐地飞翔着。街旁刚好是河(像江南一样)我下轿口,将清澈的河水灌入玻璃盒子,小金鱼身上的彩色羽毛被打湿了,飞不起来了,在玻璃盒里挣扎着蹦蹦跳。梦醒了。至今还记得很清楚。
又转过一条街,来到著名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前。
在清真寺前,我按规矩给孩子们每人一毛钱,可是他们表示友好的动作让我浮想联翩!孩子,你们一个动作是在扔手榴弹,一个动作是在扫射机枪!嘴巴里伴着战争场面的声音!这难道是穆斯林伊斯兰共同的潜意识?我不寒而栗!
手握武器,气质里透出硬汉那种英勇豪气,目光炯炯!喜?或是忧?
手握战车,眼神里充满了恐惧、挣扎、疑惑、愤怒.......这些难道都是天生的?
清真寺前这些童年时期的集体表情,可以让我们思索得很多很多!
艾提尕尔清真寺长廊。 在那里没有贫贱富贵之分,在真主面前是绝对平等的。
扫地人,我想他不仅仅在清洁地面。连灵魂也打扫了。
孤独的诵经者,只要真主能听见,不论何时何地。
窥视也许是不礼貌的,但是面对孤独者的背影,我只能举起相机。
从清真寺出来,很酷的老汉撞进镜头。
你如果看见这女乞丐,你会想些什么? 她唯一的权利就是可以与富人肩并肩一起踏上清真寺的台阶!仅此而已,妇女不得入内!
一个年轻母亲用手将广场边积起的雨水,泼向自己的孩子。也许我们一时难以理解。脏不脏啊?错了!一年才一场雨,你也会欢天喜地的。雨水会给你带来好运和丰收。 许多习俗或文化的东西与自然环境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
智者,头往往朝下,伟人,头往往朝上。
穿过清真寺前的广场,又拐上了街区。维吾尔女人十有八九穿高跟鞋。也许是受欧洲文化的影响。
又来一位老汉,我的镜头不能拒绝!
一群女人,带一女孩。像一群大象。维吾尔的群体意识很强,家族非常重要。
这么结实的自行车,内地很少了。
妇女的天职,就是哺育!
现代社会让女人的本质发生了变异,你看那些当官的所谓女强人!她们走得更远,她们已经变成了一种既非女人,亦非男人的一种生物,死后连上帝也认不出她为何物,归入何类!
有美女走过。
那小子发现了我在拍摄!
维吾尔族小妞很少抛头露面。
职业妇女,很有现代感。
一定是条硬汉!做男人就要这种形象!
这目光,你敢与她对视吗?似曾相识!
维吾尔清洁工。
最具时代特征的动作,泡短信!
闲
侃
扯
聊
述
谈
女人最伟大、最崇高的动作!
在“香妃”墓,眼见放学的小妞。很少见。
“香妃”墓一角。懒得换广角镜,只能拍个角。“香妃”搜索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36143.htm
抚摸蓝天的脸。
小妞啃面包。
王雪说,去大巴札。哈可以拍摄形形色色的人了。我先去买了五斤巴旦木,你知道什么是巴旦木吗?就是平时商场里卖的所谓“美国大杏仁”,哪里是美国产的,与美国根本不搭边,商人们揣摩人们的崇洋心里杜撰出来的。巴旦木是纯粹的喀什特产。同样,还有“开心果”也是喀什特产。什么进口开心果,那完全是诓人!巴旦木与开心果生长在戈壁滩上,农民非常辛苦,把开心果戏称为:“伤心果”。
一对逛街的姐妹。
三角形构图,很稳定。
女人抱孩子是一大景观。
维吾尔大妈。

强烈阳光下,她的眼睛比太阳还明亮。
枭鹰般的眼神,你读得懂吗?
我常常疑惑,她究竟母亲还是奶奶?也许是家族中的其他成员?
姐妹。
搀扶的手往往不止是母亲一双。 家族的力量,在哺育下一代时最具代表性。
老汉要为自己挑一双如意的皮鞋。
并肩走,好姐妹。
维吾尔女人以胖为美。谁家的女人白白胖胖,谁就宠着呢!家里富裕着呢!日子舒坦着呢!
这小子真调皮,从母亲的背后转出来窥视别处。
漂亮妈妈帅儿子。
挑剔。
为了这回眸淡淡的笑,我跟了她半条街。
我想当年乾隆帝见到香妃的一瞬间,一定也惊叹不已,张口结舌,目瞪口呆!
女摊主很漂亮。
大妈像论坛上一个熟悉的朋友,很自在,很放松。不知道调皮不调皮?小资不小资?
她知道我在拍她,肯定出于对我的信任,所以她很自信!
土产店,什么都有,葫芦、葡萄干、巴旦木、开心果、核桃、花生、杏仁、大枣......
维吾尔人把姑娘叫:“姑丽”,她还是不是姑丽?
英俊少年。在维吾尔语言里,未婚男青年称为:“巴郎子”。
最古老的阿拉伯交易方式。可惜我没有拍到袖洞交易的场面。
小巴郎子。
哈,这种眼神!
哈,调皮的小丫头,从大人的身后,露出个鬼脸来。
我酷毕了,我怕谁!
谁跟我比酷?
从市场里出来,时间尚早,回到饭店吃饭也早,同伴们找个桌子打牌,我拿了相机,到饭店门口,瞎逛。
这丫头怎么样?天真漂亮吧?你猜她父亲有多大?打破头你也猜不到的。我将在下一集专门讲述与小丫头父亲间发生的一段萍水相逢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