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nafly模拟赛5 A 思维 D 暴力

本文解析了Wannafly模拟赛中的两道题目,包括A-Split问题的最优解策略和D-Aria问题的暴力求解方法,提供源代码实现。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Wannafly模拟赛5

A   Split

题意:你有一个大小为?的?????,每次你可以从你已有的?????中选择一个大小不为1的?????,设他的大小为?,然后把它分裂成?和?−?,其中1≤?<?,这样你获得的收益是?∗(?−?)给定?,?,求最少分裂几次才能得到至少?的收益。

tags:做题全靠猜系列

1】首先要知道,如果要把一个数 s 分裂成几个固定的数,不管怎么分裂得到的收益是确定的。 这个稍微算几个例子就知道,比如 6 分裂成 1、2、3 ,  不管怎么分最后的收益都是 11 。

2】然后就是猜了。。 一个数 s ,如果我们要把它分成 k 个数,分成哪 k 个数才是最优的呢?  答案是尽可能平均分。   最后模拟 k 从 1到 s 即可。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pragma comment(linker, "/STACK:102400000,102400000")
#define rep(i,a,b) for (int i=a; i<=b; ++i)
#define per(i,b,a) for (int i=b; i>=a; --i)
#define mes(a,b)  memset(a,b,sizeof(a))
#define INF 0x3f3f3f3f
#define MP make_pair
#define PB push_back
#define fi  first
#define se  second
typedef long long ll;
const int N = 200005;

int s, m;
int main()
{
    scanf("%d%d", &s, &m);
    rep(i,1,s)
    {
        int num1=s/i, num2=s%i;
        ll  tmp, cnt=0, ans=0;
        rep(j,1,i)
        {
            tmp = num1 + (num2>=j);
            ans += tmp*cnt;
            cnt += tmp;
        }
        if(ans >= m) return 0*printf("%d\n", i-1);
    }
    puts("-1");

    return 0;
}
View Code

 

D   Aria

题意:∙ 给出?个数??,起初??? = 0。  把这?个数按1 ∼ ?的顺序依次加入,即在第?步时??? = ??? + ??。 每加入一个数后,可以把???十进制按位拆开后随意重排,得到一个新的数。重排允许前导0的出现,比如10可以重排成1或10。 求最大的???是多少。     ? ≤ 5,1 ≤ ?? ≤ 100。

tags: 数据小,直接暴力。。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pragma comment(linker, "/STACK:102400000,102400000")
#define rep(i,a,b) for (int i=a; i<=b; ++i)
#define per(i,b,a) for (int i=b; i>=a; --i)
#define mes(a,b)  memset(a,b,sizeof(a))
#define INF 0x3f3f3f3f
#define MP make_pair
#define PB push_back
#define fi  first
#define se  second
typedef long long ll;
const int N = 200005;

int n, a[7];
ll  ans;
ll  fpow(ll a, int b)
{
    ll  ans2=1;
    for(; b; b>>=1, a=a*a) if(b&1) ans2*=a;
    return ans2;
}
void dfs(ll s, int id)
{
    int num[20], cnt=0;
    while(s) { num[++cnt]=s%10;  s/=10; }
    sort(num+1, num+1+cnt);
    do {
        s = 0;
        rep(i,1,cnt)
            s += fpow(10,i-1)*num[i];
        if(id==n+1) ans=max(ans, s);
        else dfs(s+a[id], id+1);
    } while(next_permutation(num+1, num+1+cnt));
}
int main()
{
    scanf("%d", &n);
    rep(i,1,n) scanf("%d", &a[i]);
    dfs(0, 1);
    printf("%lld\n", ans);

    return 0;
}
View Code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bfhy/p/7787039.html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基于阻尼连续可调减振器(CDC)的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CDC减振器的动力学模型,验证了其阻尼特性,并通过实验确认了模型的准确性。接着,搭建了1/4车辆悬架模型,分析了不同阻尼系数对悬架性能的影响。随后,引入了PID、自适应模糊PID和模糊-PID并联三种控制策略,通过仿真比较它们的性能提升效果。研究表明,模糊-PID并联控制能最优地提升悬架综合性能,在平顺性和稳定性间取得最佳平衡。此外,还深入分析了CDC减振器的特性,优化了控制策略,并进行了系统级验证。 适用人群:从事汽车工程、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车辆悬架系统和控制策略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适用于研究和开发基于CDC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工程师;②帮助理解不同控制策略(如PID、模糊PID、模糊-PID并联)在悬架系统中的应用及其性能差异;③为优化车辆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数学模型和仿真代码,还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于希望深入了解CDC减振器工作原理及其控制策略的读者来说,本文是一份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同时,文中还介绍了多种控制策略的具体实现方法及其优缺点,为后续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