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风雅——蔡增圭的尺牍书法

本文介绍了已故书法家蔡增圭的尺牍书法作品及其文学价值。尺牍作为传统书信形式,蔡老的作品展现了自然生动的书法风格与深厚的国学底蕴。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尺素风雅

——蔡增圭的尺牍书法

杨森翔

图中从右至左:蔡增圭、魏宪如、杨森翔、刘岫云

 

      汉乐府民歌有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喜欢用信件沟通情感的中国人,很早就创造出了成熟的书信文化。

  尺素,也叫尺牍,最早出现于汉代。“牍”是书写用的木片,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常用一尺长的木牍写信,“尺牍”因此成为书信的代名词。

尺牍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文本形态之一,也是最具社会性的文本创作形式。

  近年来,随着信息手段的发达,尺牍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但书法界以尺牍为创作形式,却渐成风气。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几幅尺牍作品是我市已故书法家蔡增圭的佳作。当初,蔡老创作这几幅作品,可不是为了参加什么书展,而是真正为了实用通信。有心的收信者又把它保存下来,这才让我们有幸一睹蔡老的尺牍书法风采,并从中了解怎样具礼、称谓、祝颂、署名等有益的旧时信息。

   由于蔡老的尺牍不是为了参加某种书展的刻意创作,而是信手写来,自然天成,故其书法气韵生动,姿态万状,美不胜收。

      蔡老的尺牍除了书法美,而且还颇有文学性和艺术性。我们知道,蔡老国学根底很深。他留下的诗词也可证明这一点。读其文,览其书,赏其笺,只见其“信手任心,谑浪笑傲,无所不可”。确实是吴忠少有的全才。

 

附:蔡老的诗词

  蔡增珪诗选
感时(58年秋)
迎秋扶病独登台,畦外瘦花亦可哀,宁知多情非草木,薰风何日夺门来?

中秋遭群专有感(67年中秋)
羁旅辛苦不能归,却望秋光入叶帷。可慨吴城今夜月,阴云密布失清辉。
天上人间两违情,晴阴黑白谁论评?无情最是风随雨,一夜迷霾敛月明。

 

无题
五年非罪黜,鲁拙古今殊;盛世逆优厚,薄才忍荒疏。旧游梦中迹,老病霜下株;补过无思处,读书误正途。

 

壬子岁暮,穷且老,无计遣怀,戏吟二首(70年冬)
事繁若星罗,日夜扰心窝。寒暑劳且困,风雨亦奔波。
上官闲翘腿,同僚长袖手;岁近无寒衣,儿女牛马走。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ysx4221/p/3465580.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