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风雅
——蔡增圭的尺牍书法
杨森翔
图中从右至左:蔡增圭、魏宪如、杨森翔、刘岫云
汉乐府民歌有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喜欢用信件沟通情感的中国人,很早就创造出了成熟的书信文化。
尺素,也叫尺牍,最早出现于汉代。“牍”是书写用的木片,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常用一尺长的木牍写信,“尺牍”因此成为书信的代名词。
尺牍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文本形态之一,也是最具社会性的文本创作形式。
近年来,随着信息手段的发达,尺牍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但书法界以尺牍为创作形式,却渐成风气。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几幅尺牍作品是我市已故书法家蔡增圭的佳作。当初,蔡老创作这几幅作品,可不是为了参加什么书展,而是真正为了实用通信。有心的收信者又把它保存下来,这才让我们有幸一睹蔡老的尺牍书法风采,并从中了解怎样具礼、称谓、祝颂、署名等有益的旧时信息。
由于蔡老的尺牍不是为了参加某种书展的刻意创作,而是信手写来,自然天成,故其书法气韵生动,姿态万状,美不胜收。
蔡老的尺牍除了书法美,而且还颇有文学性和艺术性。我们知道,蔡老国学根底很深。他留下的诗词也可证明这一点。读其文,览其书,赏其笺,只见其“信手任心,谑浪笑傲,无所不可”。确实是吴忠少有的全才。
附:蔡老的诗词
蔡增珪诗选
感时(58年秋)
迎秋扶病独登台,畦外瘦花亦可哀,宁知多情非草木,薰风何日夺门来?
中秋遭群专有感(67年中秋)
羁旅辛苦不能归,却望秋光入叶帷。可慨吴城今夜月,阴云密布失清辉。
天上人间两违情,晴阴黑白谁论评?无情最是风随雨,一夜迷霾敛月明。
无题
五年非罪黜,鲁拙古今殊;盛世逆优厚,薄才忍荒疏。旧游梦中迹,老病霜下株;补过无思处,读书误正途。
壬子岁暮,穷且老,无计遣怀,戏吟二首(70年冬)
事繁若星罗,日夜扰心窝。寒暑劳且困,风雨亦奔波。
上官闲翘腿,同僚长袖手;岁近无寒衣,儿女牛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