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本文探讨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区别及其在个人知识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阐述了如何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并强调了隐性知识显性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人们经常说:看你今天印堂发亮,一定有喜事。那何谓印堂发亮,如何作出这个判断?依据的是什么知识?

    须发皆白的老中医在给一妙龄女子把脉良久后说:“恭喜你,有喜了!”老中医如何判断人有喜了,依据的是什么知识,一个普通人能不能在一天内学会?

 

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是指能够用语言、文字、肢体等方式表达清楚的知识;隐性知识则是虽然知道如何做,但却很难告诉别人或者写明白、说明白的知识从掌握知识的角度讲,大量的知识以隐性的成分存在着,而能显性化的部分较少。你虽然知道某个事情是怎么样或者如何做,但如果让你讲出来,你可能发现能够表达的会很少,如果进一步要求你写出来,可能能写的就更少了。古语“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就是这个意思,是说你能写的要比能说的少,能说的要比你知道的少,本质上就是显性和隐性知识的问题。

 

大学生在课堂上和读书的时候学习的大都是显性知识,而根据Delphi Group的调查显示,企业中的最大部分知识(比例高达42%)是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存在着相互转换的过程:

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判断印堂发亮的是隐性知识,如果能将十万个印堂亮度正常人的脑门测一遍,再将大家公认的印堂发亮的脑门测一遍,各得出亮度的均值,那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人印堂亮度的正常值,譬如2~5瓦,超过5瓦的算印堂发亮,超过8瓦的算超亮等。下次判断人印堂发亮的时候就会用类似于温度计的东两测量亮度,然后对照,作出判断。

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你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其实是在阅读笔者写出来的显性知识和信息。阅读完不同的章节,你会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环境和目标产生自己的隐性知识。

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你读完一本书,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环境和目标产生自己的想法.并且写出了一篇读后感,就是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

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师傅带徒弟,师傅的知识可能很难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徒弟就只能靠师傅的身教和自己的领悟来学习。

 

知道知识分为显性和隐性后,你在个人知识的学习中就应该明白: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听课和读书,还需要去学习隐性知识,需要去通过谈话、观察等多种方式学习;同时,你应该主动促进你的知识从隐性向显性转化,只有你有意识地显性化你的知识,你才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才能让别人知道你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才能赢得合作机会和新发展的平台。

 

隐性知识显性化应该成为现代人的一项必备能力,如果你不能显性化你的知识,就无法建立你的竞争力。为什么中医中药很难做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们主要依靠隐性知识作判断,所以传承、复制的难度较大,因此就很难快速发展。

 

隐性知识还有一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于你管理自己的知识很有价值:

    ·你的隐性知识可能只是对你自己是隐性的,对于其他人、其他的机构可能已经是显性知识,这就需要你在前人基础上进行学习,明白是否已经有类似的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需要环境(此时、此地),并非永远是隐性的;

    ·谁能将隐性的知识最先显性化,谁就是知识创新的开拓者。譬如许多大师的创新,多年后也有不同的人表达,但前者是大师,因为他最早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隐性知识显性化能力成为人与人之间能力差别的重要方面。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应该成为每个知识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之一;

    ·隐性知识显性化需要需求、环境等外力的作用,外力的拉动加上个人显性化的意愿,可以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

    ·社区是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环境;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讨论、回答提问、需求的压力、工作分解、流程分析等;

    ·不能用通俗、简单的语言和文字表述知识,表明对该领域知识掌握得不够深人。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besharp/archive/2011/12/08/2280407.html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进行三相STATCOM(静态同步补偿器)无功补偿的技术方法及其仿真过程。首先介绍了STATCOM作为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工作原理,即通过调节交流电压的幅值相位来实现对无功功率的有效管理。接着详细描述了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构建三相STATCOM仿真模型的具体步骤,包括创建新模型、添加电源负载、搭建主电路、加入控制模块以及完成整个电路的连接。然后阐述了如何通过对STATCOM输出电压电流的精确调控达到无功补偿的目的,并展示了具体的仿真结果分析方法,如读取仿真数据、提取关键参数、绘制无功功率变化曲线等。最后指出,这种技术可以显著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电能质量,展望了STATCOM在未来的发展潜力。 适合人群:电气工程专业学生、从事电力系统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希望深入了解无功补偿技术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想要掌握MATLAB/SimuLink软件操作技能的人群,特别是那些专注于电力电子领域的从业者;旨在帮助他们学会建立复杂的电力系统仿真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STATCOM的工作机制,进而优化实际项目中的无功补偿方案。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实例代码可以帮助读者直观地了解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完整的三相STATCOM仿真环境,并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无功补偿的效果,便于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