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U 1495 非常可乐【BFS】

本文针对一道经典的可乐倒水问题,通过使用广度优先搜索(BFS)算法来寻找最少的倒水步骤,使得两个没有刻度的杯子能够平分一定量的可乐。文中详细介绍了实现过程及代码细节。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题目链接:https://vjudge.net/problem/HDU-1495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ECJTUACM-873284962/p/6750320.html

 

题目大意:

大家一定觉的运动以后喝可乐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但是seeyou却不这么认为。因为每次当seeyou买了可乐以后,阿牛就要求和seeyou一起分享这一瓶可乐,而且一定要喝的和seeyou一样多。但seeyou的手中只有两个杯子,它们的容量分别是N 毫升和M 毫升 可乐的体积为S (S<101)毫升 (正好装满一瓶) ,它们三个之间可以相互倒可乐 (都是没有刻度的,且 S==N+M,101>S>0,N>0,M>0) 。聪明的ACMER你们说他们能平分吗?如果能请输出倒可乐的最少的次数,如果不能输出"NO"。

Input

三个整数 : S 可乐的体积 , N 和 M是两个杯子的容量,以"0 0 0"结束。

Output

如果能平分的话请输出最少要倒的次数,否则输出"NO"。

Sample Input

7 4 3
4 1 3
0 0 0

Sample Output

NO
3

解题分析:
求倒水的最少步数,很明显要用bfs做,一旦找到符合条件的,就可以退出搜索,此时的步数即为所求。同时,由于搜索时,这三个瓶子要相互进行倒水的模拟操作,所以用v[]数组分别表示s,n,m比较方便,因为这时可以
用循环来简化操作,而不是分六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ring>
#include<queu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v[5];
int sign[110][110][100];
struct cup//记录遍历中3个水杯容藏可乐情况
{
    int v[5];
    int step;
}temp;

void pour(int a, int b)//倒水函数,把a杯子中的可乐倒到b杯子中
{
    int sum = temp.v[a] + temp.v[b];
    if (sum >= v[b])
        temp.v[b] = v[b];
    else
        temp.v[b] = sum;
    temp.v[a] = sum - temp.v[b];
}

void bfs()
{
    int i, j;
    queue<cup>q;
    cup cnt;
    cnt.v[1] = v[1];cnt.v[2] = 0;
    cnt.v[3] = 0;cnt.step = 0;
    q.push(cnt);
    memset(sign, 0, sizeof(sign));
    sign[v[1]][0][0] = 1;
    while (!q.empty())
    {
        cnt = q.front();
        q.pop();
        if (cnt.v[1] == cnt.v[3] && cnt.v[2] == 0)      //v[3]>v[2],最后的一半水一定在v[1]和v[3]中,若v[3]==v[2],则也同样存在最后的一半水在v[1]和v[3]中的情况
        {
            printf("%d\n", cnt.step);
            return;
        }
        for (i = 1; i<4; ++i)
        {
            for (j = 1; j<4; ++j)
            {
                if (i != j)//自己不倒水给自己  
                {
                    temp = cnt;//每个水位情况都要把所有操作枚举一遍,所以都要赋值为原始水位情况,即不能改变cnt的值,否则会对后面的循环造成影响  
                    pour(i, j);
                    if (!sign[temp.v[1]][temp.v[2]][temp.v[3]])
                    {
                        temp.step++;
                        q.push(temp);
                        sign[temp.v[1]][temp.v[2]][temp.v[3]] = 1;
                    }
                }
            }
        }
    }
    printf("NO\n");
}

int main()
{
    while (scanf("%d%d%d", &v[1], &v[2], &v[3]) && v[1] || v[2] || v[3])
    {
        if (v[1] % 2 != 0 && v[2] != v[3])             //如果s的容量为奇数,且n!=m的容量,此时一定不可能满足要求,直接退出
        {
            printf("NO\n"); continue;
        }
        if (v[2]>v[3])
        {
            int t = v[2];
            v[2] = v[3];
            v[3] = t;
        }
        bfs();
    }
    return 0;
}


2018-05-26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00isok/p/9092059.html

内容概要:本文档主要展示了C语言中关于字符串处理、指针操作以及动态内存分配的相关代码示例。首先介绍了如何实现键值对(“key=value”)字符串的解析,包括去除多余空格和根据键获取对应值的功能,并提供了相应的测试用例。接着演示了从给定字符串中分离出奇偶位置字符的方法,并将结果分别存储到两个不同的缓冲区中。此外,还探讨了常量(const)修饰符在变量和指针中的应用规则,解释了不同类型指针的区别及其使用场景。最后,详细讲解了如何动态分配二维字符数组,并实现了对这类数组的排序与释放操作。 适合人群:具有C语言基础的程序员或计算机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理解字符串处理、指针操作以及动态内存管理机制的学习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如何高效地解析键值对字符串并去除其中的空白字符;②学会编写能够正确处理奇偶索引字符的函数;③理解const修饰符的作用范围及其对程序逻辑的影响;④熟悉动态分配二维字符数组的技术,并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排序和清理。 阅读建议:由于本资源涉及较多底层概念和技术细节,建议读者先复习C语言基础知识,特别是指针和内存管理部分。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尝试动手编写类似的代码片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中所介绍的各种技巧。同时,注意观察代码注释,它们对于理解复杂逻辑非常有帮助。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