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准测试

精准测试结合黑盒与白盒测试,通过代码变更与覆盖率指导测试过程,提高测试效率。它包括覆盖率监控、代码差异对比、变更覆盖率分析和受影响案例推荐等功能,旨在帮助测试人员更好地定位风险点,降低故障风险。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1背景

最近,看到某技术群里面在讨论精准测试,没有弄明白到底什么是精准测试,听起来有点新鲜,作为测试难免有点好奇心,查了于些资料,看到一篇文章写得不错,也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当我们测试时候,我们在想什么?

相同的系统,不同的测试人员针对相同的一个功能,A测试人员会写10个测试用例去测,B测试人员会写20个测试用例去测。

我们如何去评估一个系统的测试质量更好?

事后生产遗留缺陷越少,测试的质量越好?

测试案例写得越多、测试的时间越长,测试质量的越好?

自动化UI测试、接口测试、安全测试、性能测试,测试的种类越丰富,测试的质量越好?

当系统的测试用例不断堆积,成百上千甚至过万,每一个版本变更来临,我们该如何选择测试用例?

随着我们测试的越多,测试用例越来越多,工具技术越丰富,我们越来越困惑,我们怎样算是测完一个系统了?如何知道系统功能点测试没有遗漏?如何清晰知道一个系统内部调用流程、业务逻辑?测试效果和测试质量如何更好的体现?

1.2 精准测试理论介绍

根据对代码可见程度的不同,我们可以讲目前的测试活动区分为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两类。

黑盒测试主要是一种面向功能的测试,针对软件的需求来编写用例,通过已运行起来的系统软件完成测试活动。在测试中,程序代码对于测试人员来说是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只能根据程序是否能够根据输入信息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来测试。

白盒测试则与黑盒测试相反,测试人员需要深入到代码层面,根据代码逻辑结构和路径来编写用例,程序对于测试来说是可视的,测试需要检查程序的内部结构,从程序逻辑入手,得到测试数据,并进行测试案例设计。

在平安内部,目前主要依然是以黑盒测试为主导。对于黑盒测试,测试人员在完成针对需求故事的用例测试后,系统覆盖率一般能达到70%左右。但是若需要达到最终100%的目标,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补充案例,同时由于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