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Linux内核创建一个新进程的过程

本文介绍了使用Linux内核分析课程中的实验步骤来调试fork功能的过程。实验包括更新实验环境、设置断点并逐步跟踪fork的实现细节。文章还总结了fork、vfork及clone系统调用的区别以及Linux中进程创建的原理。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秦鼎涛 《Linux内核分析》MOOC课程http://mooc.study.163.com/course/USTC-1000029000

一、实验过程

1.删除原来的menu,并clone新的menu,用test_fork.c覆盖test.c

2. make rootfs之后新的内核启动,测试fork功能

3.使用-s -S冷冻内核,准备调试

4.设置断点

5.根据断点,进行跟踪,得到结果

1、以下是执行指令

cd LinuxKernel   

  • rm menu -rf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mengning/menu.git   
  • cd menu    
  • mv test_fork.c test.c    
  • make rootfs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2. gdb上述的fork命令

关闭QEMU窗口,中命令行中输入:

qemu -kernel linux-3.18.6/arch/x86/boot/bzImage -initrd rootfs.img -s -S

再次启动MenuOS,并暂停等待gdb调试。

依次输入以下命令,启动调试:

gdb

file linux-3.18.6/vmlinux

target remote:1234

技术分享

然后再设置以下断点:

b sys_clone

b do_fork

b dup_task_struct

b copy_process

b copy_thread

b ret_from_fork

继续执行之后,停在了do_fork的位置。然后n单步执行,依次进入copy_process、dup_task_struct。按s进入该函数,可以看到dst =src(也就是复制父进程的struct)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二、实验总结

操作系统的三大管理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

fork、vfork、clone三个系统调用都可以创建一个新进程,而且都是通过调用do_fork来实现的;

Linux通过复制父进程来创建一个新进程;

从用户态的代码看fork()函数返回了两次,即在父、子进程中各返回一次,其中父进程返回码为子进程的pid,子进程返回码为0。

当fork()函数调用失败时返回负值,失败原因主要有2个:

1、当前的进程数已经达到了系统规定的上限,这时errno的值被设置为EAGAIN(11 Try again);

2、系统内存不足,这时errno的值被设置为ENOMEM(12 Out of Memory)。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qindingtao/p/5350343.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