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问题

编程之路:过去、现在与未来

1 关于当初

      博客A[1]在一开头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小时候看过一个关于单车的故事:爸爸教儿子骑单车,儿子总也学不会。爸爸看出了问题所在,于是在再一次示范后让儿子看身后弯弯曲曲的车轮印,并语重心长地说:我儿,虽然你看见别人骑车时车头很直,但那也是因为他在时刻调整方向,才能顺利前进啊。 
  故事的寓意简单明了,不过那几个字,时刻调整方向。我似乎太偏执,仔细想一想,我可能没有调整过方向

  我的当初是在中学高一的某一节微机课上,我知道了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然后学习算法---比赛---获奖---高考---填写志愿,自然而然的选择上了计算机。到了大学,依然学习算法,参加ACM-ICPC比赛,然后依然和高中一样,学习算法---比赛---获奖。两年半下来,关于算法的程序写了很多。学习算法和上其他课不一样,没有老师教,只能靠自学,看书或者看别人的博客,然后做题。

  我基本没有写过过项目,如果大一大二的专业实训或是一些课程的大作业算的话。印象最深的还是大一实训的飞机大战,小组里6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最后把那个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做了出来。

2 关于未来

       博客B[2]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的如意算盘是,当2006年8月我的工作合同到期的时候,能自然而顺利地过渡到研究生阶段。
  当时我设想了4种结果:
  1.上清华计算机系的研究生,将来去Microsoft或IBM工作;
  2.调剂到清华软件学院,依然可以去好的外企工作;
  3.调剂到其他院校;
  4.考研失败,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继续工作,或者从头再来。
  以上的每一个结局,我都能承受,不算破釜沉舟,但绝对全力以赴。  

  作者在自己准备考研之前,想好了所有最终可能的结果,包括其中最坏的结果。

  我对于我的未来,准确的说是上完大学的未来是这样:我要读研。按照我现在的加权,我在保研的边界线上,但又因为算法比赛的获奖证书,我似乎可以有单列的保研指标名额,但我并不知道这种情况靠不靠谱。所以我设想了这么几种结果: 
  1、这学期依然要以学习为重,让自己的加权成绩变高,走依靠加权保研的这条路,把算法比赛的获奖证书当成一个优势,暑假参加夏令营,申请一个好的学校。希望可以去中国科学院大学,这学期一定要联系一下那边学校的导师。
  2、如果加权成绩没有办法保研,通过指标单列的方式,看能否申请到一个比较好的导师。
  3、留本校,但一定要去计算机学院。
  我现在要做的,是提高成绩、联系导师

3 关于当下

   我不得不说最近有点迷茫,感觉身边的每个人都很热闹,准备考研的现在已经刷起考研数学;准备工作的开始四处投简历;准备出国的在已经考过很多次语言考试之后,依然在不断学习外语,想让自己的语言考试成绩更上一层楼;在保研名额附近徘徊的人四处打听加分办法,去考计算机等级考试。唯有我,“按兵不动”,上课、放课、做作业、闲时写上一两道算法题,和前些日子没有什么区别,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可以做

  博客P[3]很有趣,标题就很有趣——“不要轻易在简历上写我热爱编程,我热爱学习”。开头有一句话:
  一句我爱编程,我爱学习本应该是有点沉重的,爱不应轻许,它是需要你一生的努力去背书的。
  我不得不承认最近有一些对于这个专业的疲惫感,但也可能是因为其他一些不相干的事情影响到了自己的情绪,希望过一段时间可以好起来。博客P作者的目的似乎是要告诉读者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知否真的热爱。但是我觉得,或许这种热爱的感觉需要经过一段很久的时间或者说实践之后,才会出现,或许坚持就是一种热爱

  我的优势在于基础的算法知识比这个年级的绝大部分人了解的要多,但缺乏项目经验,想了几种解决方案,就看最近能不能实现了。

4 关于课程

  我始终相信基础很有用,包括那些数学课:微积分、线性代数、数值分析,我认为这是“科班”与速成培训班最大的区别。不论是从中获得的知识也好,还是从中获得的思想也好,这些都是分析问题最重要的基础。就像我看一些算法的证明一样,如果没有数学的基础,根本没有办法理解。

  博客B[2]里有一段话抨击自己的数据结构授课老师:
  我们的授课老师,却只讲最简单的概念和不深的理论描述,给我的感觉就是,“数据结构”几乎是门和“离散数学”差不多的数学课——他用最肤浅的知识,“成功地”告诉了我们“数据结构”是门几乎不用动手写程序的课程,只用上课听听就好了。于是乎,一门需要动手实践、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编程素养和思维能力的课程,就被我们这样迷迷糊糊上完了。
  我在上算法和数据结构课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只靠嘴来讲讲某种算法的实现办法,用几张gif图告诉学生算法原理,转眼就忘。

  我印象最深的老师还是大一的微积分金老师,课件条理清晰,例题一步一步给出步骤,课件上没有的,自己板书,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能从他的讲课中看出他是备过课的,不像一些老师,讲着讲着出现问题自己把自己先绕进去,然后囫囵一下,继续下一块内容。看了博客E[4]、F[5],两篇文章都是在说基础的重要性,想理解一些东西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时间,入门以后,还有非常多的东西需要学习。

5 关于师生

  博客N[6]中,作者将老师与学生比做成各种各样的关系,显然他倾向于 Coach/Trainee 的关系。他在文章中用这样一个类比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每一个来学习的学生,  都是想学好才来的。  各人条件不同, 学好的目标也未必相同。  有些同学想成为世界一流的软件工程师,  那老师就会以世界一流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有些同学只想拿一个及格的分数, 那老师也会告诉他如何才能及格,并严格执行评分标准;有些同学想在某个领域深造,老师也会提供相应的指点
  同时也给出了一个老师的基本要求:“及时给反馈 ”。那么对于学员(学生)又有什么要求?

  首先,作者在博客中已经写明,学员应该清楚自己的需求。其次,我认为学员应该清楚自己实现这个目标所要承受的代价,很多人都因为目标定的过高,无法坚持而半途而废。同时,学员应该主动,如果只是等待教练的反馈,那么和花园中园丁的灌溉又有什么区别。

  


 

相关链接

  [1] 辜新星:时刻调整方向 找到人生的蓝海

  [2] 刘帅:在失望中寻找希望 

  [3] 不要轻易在简历上写我热爱编程,我热爱学习

  [4] 达内,青鸟!你们使多少花朵误入歧途!

  [5] 程序员工作两年总结

  [6] 现代软件工程讲义 0 教学方法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fanhao300/p/8525539.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