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currentHashMap的详细介绍:http://www.goldendoc.org/2011/06/juc_concurrenthashmap/
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ConcurrentHashMap
个人总结:ConcurrentHashMap并发能力的提高,主要采用了分段锁的机制,即在原来HashTable上的加锁现在在SegMent上加锁。这样在定位一个key(put or get)的时候相当于要进行两次hash,一次定位segment,二次定位HashEntry。有多少个segMent,理论上就支持多大的并发。一般而言,get操作是不需要加锁的,put,remove操作也只需要对单一的segment加锁。这种多segment的结构比较麻烦的就是size操作了,但是size操作实现的比较巧妙,就是遍历了两次Segment,每次记录Segment的modCount值,然后将两次的modCount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表示期间没有发生过写入操作,就将原先遍历的结果返回,如果不相同,则把这个过程再重复做一次,如果再不相同,则就需要将所有的Segment都锁住,然后一个一个遍历。
对于CopyOnWriteArrayList,其内部维护了一个数组对象。读操作不需要加锁,直接返回查询对象。而对于set,add,remove,实际是对原数据对象进行拷贝生成新的数组对象,在新的数组上进行操作,最后再将原来的引用指向到当前这个数据对象。因此,如果需要频繁对CopyOnWriteArrayList进行修改,而很少读取的话,那么会严重降低系统性能。CopyOnWriteArrayLIst在读多写少的场景下有很好的并发性能。
另外还有一个CopyOnWriteArraySet,其本质也是CopyOnWriteArray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