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银行、保险等行业,将大量的、重复的纸张文档、单证、票据等转换成数字化影像进行电子化管理已经被广泛地成功应用。同时,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几乎所有的业务处理流程都和影像相关,因此,切实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将影像技术和工作流技术结合起来,实现数字化影像工作流,也成为了各金融机构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利器。
某著名外资银行通过应用影像工作流系统,实现在内地的业务处理中心集中处理其香港的事务,不仅大幅降低了其业务流程的处理成本,而且其服务的时效和质量都得到提升。又如某外资人寿保险公司通过实施影像工作流系统,将全国的新单录入,保全变更和理赔审核的工作都集中到了总公司集中处理,大幅减少了各分支机构的人员配置和运营成本,业务风险得到更好的控制从而提升了业务的营运效率。由此可见,金融机构能通过部署影像工作流系统来达到提升运营效率的目的。
一般来说,影像工作流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如图1),分别为文件受理,指对客户提交的纸质文件处理流程;扫描识别,指对纸质文件进行影像采集的流程,通常会包括扫描,图像质量检查,图像索引以及文档保存等过程;数据录入,人工进行数据录入(由于目前OCR技术还不成熟,有效识别率不能满足需求),通常会采用双录或三录等方法来保证录入的正确性;业务处理,指的是业务人员或业务系统根据录入的数据进行业务处理流程;最后结案归档,指的是业务处理完成后对影像和业务单结案的处理流程。

而对于文件的影像在整个工作流里的生命周期如图2所展示的。由于影像贯穿整个工作流,这就要求工作流所使用的影像存储管系统(常用内容管理系统)在性能方面要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和能适应业务量的增长。


根据金融机构的规模,信息化程度,IT的投入情况,通常影像工作流的应用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本地作业模式(图4),指在同一个机构内,通过设置不同的岗位,完成整个业务处理流程。第二,集中作业模式(图5),指有多个分支机构的企业,专门设立业务处理中心,集中处理所有机构的业务作业,而一线的机构只是承担文件受理和客户反馈的工作,减少重复岗位的设置,也可避免岗位负荷不均匀的情况产生,基本实现流程中的专业化分工和规模效益相结合。第三,外包作业模式(图6),指将流程中价值最低,重复性较大的工作通过外包处理,从而实现流程的整体成本最小化。
1. 本地作业模式



IT Jo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