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AA-OO-UML

本文对BUAA-OO-UML作业架构进行分析,两次作业架构简明,在底层数据和调用者间建隔离层。还分享了对OOP的心得体会,指出OOP适合模拟系统开发,易于维护,但并非适用于所有场景。最后给出课程建议,如开发OS、换教学语言、完善JML工具链等。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BUAA-OO-UML

作业架构设计分析

第一次作业

类图如下:

1615370-20190623013159886-423694252.png

这个架构十分简明,就是在底层数据和调用者之间建立起一层隔离层。但其实可以将转换过程延迟到调用阶段。

第二次作业

类图如下:

1615370-20190623013207685-73269324.png

架构基本同上。

心得体会

为什么要 OOP

最早的 OOP 语言是 Simula,意为“模拟系统”。当需要模拟系统时,我们可以这样考虑:对于系统中的每个对象,都构造一个与之对应的计算对象;对于系统中的每种活动,都定义一个与之对应的计算过程;整个系统分成可以相互协作的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继续细分成多个小部分,依次类推;每个部分都具有其独立性,不同的部分不应该互相干涉。为了实现以上几点,我们有了抽象、有了消息传递、有了继承和多态、有了闭包,封装和隔离等等一系列的名词。这就是 OOP 所要表达的思想。

遵循 OOP 思想开发的软件,应是模块化的且各模块是具有内聚力的,否则将无法很好地去模拟一个系统。而正是这样的要求,使得其实易于维护的:需要扩充新对象或新活动时,或是需要进行修正时,只需在某个小局部进行修改就可以完成。因为它天然地模块化、天然地存在着抽象屏障。

OOP 是好东西。

OOP 是必要的吗

虽然 OOP 是好,但并不适合所有场景。写 GUI、OS,这当然是十分适合的,但如果是表达式解析这种数据和操作不是捆绑在一起的场景,就很难受了。

而且 OOP 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实现的。总的来说,两点,抽象和封装。前者要使得某个“类”的所有子类都能被一视同仁地对待,后者要使得某个“类”的外延尽可能地小的同时满足所有可能的要求。并不是用了支持 OOP 表达的语言就是 OOP,该恶心的还是恶心。

归根到底,我们的目标都是使得软件易于开发、易于维护,也就是降低软件开发复杂度,是否采取 OOP 与目标的实现并无相悖之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唯 OOP 论只会显得可笑。

建议

  • 这门课可以考虑写一个逐步开发的 OS
  • 可以考虑换教学语言,譬如 Erlang, Scheme 之类的
  • 引入 JML 非常好,但是工具链不齐全,隔壁的 C++20 都有语言标准层面上的 Contract 了。如果还想继续使用 JML,至少得弄一套完整可用的工具链供学生使用,或者增加限制减少语言特性以免工具链不支持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btapple/p/11071330.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