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天井组诗之七 - 来生

天井组诗之七 ―― 来生

 

    来生

 

          --sol 

 

 

正对着阳光

一枚橙色的麦芒

散发出食物的饱满

天赐的粉尘状

 

从土里生长出来的健康

进入它的身体

接着邀请过路的鸟

带它去远方

 

 

半路从逼仄处落下

在湖边的草丛中

等待来生的太阳


 

              Sep.02.2011

              @NKG    

 

http://www.cnblogs.com/rexhost/archive/2005/12/10/294513.html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rexhost/archive/2011/09/02/2163602.html

<think>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用户意图:用户要求对诗句“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浓愁”进行赏析及文学解读。根据要求,我们将进行网络搜索,重点查找这两句诗的出处、作者、背景、含义、艺术特色等方面的信息。搜索关键词可以包括:“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浓愁赏析”“花红易衰似郎意出处”“刘禹锡竹枝词赏析”通过搜索,我们可以得知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二首。全诗为: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注意:用户提供的诗句中写的是“浓愁”,但原诗应为“侬愁”。(“侬”是“我”的意思,吴地方言。这里可能是用户记忆有误或版本差异,但我们要以原作为准。)因此,我们在解读时需要指出这一点,并按照原诗进行赏析。接下来,我们将整合搜索到的信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和解读:1.诗歌出处及背景2.诗句含义解析3.艺术特色(包括修辞手法、意象运用、情感表达等)由于要求避免使用步骤词汇,我们将分点用换行隔开,但不使用“首先”、“其次”等词。同时,注意回答中不能出现第一人称。最后,根据要求生成相关问题。开始整合答案:</think>### 诗句赏析及文学解读 针对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二》中的名句"**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注:原句为"侬愁","浓愁"为常见误传),结合权威文学资源分析如下: --- #### **一、诗歌背景与出处** - 出自中唐诗人刘禹锡的组诗《竹枝词九首·其二》,创作于其贬谪夔州(今重庆奉节)期间。 - 背景为巴渝民歌改造,以三峡女子口吻抒写爱情幻灭之痛,收录于《全唐诗》卷365。 #### **二、意象解析与修辞手法** 1. **对比性意象** - **"花红易衰"**:象征男子情感的短暂易变 > *山桃红花满上头*(前句)铺垫繁花盛景,反衬"衰败"之速。 - **"水流无限"**:比喻女子愁绪的绵长不绝 > *蜀江春水拍山流*(前句)以长江水势强化愁的永恒性。 2. **双重比喻结构** ```text 郎意 → 如红花易凋(本体1 + 喻体1) 侬愁 → 似江水无尽(本体2 + 喻体2) ``` 通过$A:B = C:D$的平行隐喻,构建情感对立关系。 #### **三、情感内核与女性视角** - **性别化抒情**: "郎"(男性)的薄情与"侬"(吴语"我",指女性)的痴情形成张力,揭露封建时代女性情感困境。 - **悲剧性升华**: 自然意象(花/水)承载社会批判——花期受制于季节,暗喻女性在婚恋中的被动地位。 #### **四、艺术特色与文学地位** | 维度 | 解析 | |--------------|----------------------------------------------------------------------| | **民歌转化** | 保留"竹枝词"复沓韵律,如"似郎意"与"似侬愁"的对称句式 | | **语言张力** | "易衰"(瞬间性)与"无限"(永恒性)的时空对比强化情感冲击 | | **影响脉络** | 开创"以自然喻情变"范式,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可见其遗响 | --- #### **版本差异说明** > 权威文献(如中华书局《刘禹锡诗编年校注》)均作"**似侬愁**"。"侬"为吴方言第一人称,贴合竹枝词地域特色;"浓愁"系后世流传讹变,但语义仍通。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