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访问控制修饰符
public : 本类,同包类,子类,其他类(到处都可以使用)
protected: 本类,同包类,子类
默认: 本类,同包类
privite: 本类
2.类和对象设计原则
1) 子类共有的东西抽象到父类中
2) 若所有子类实现方法相同 ------ 普通方法
所有子类实现方法不一样 ------ 抽象方法
3) 符合“既是也是”关系时,用接口。(接口是对继承单根性的扩展)
3.面向对象编程需求
1)找对象
2)抽象
3)设计类中的成员变量和方法
4)创建对象,访问成员变量,调用方法。
4.面向对象三大特点
1)封装
1.1)封装的是对象的数据和行为
1.2)方法:封装功能的具体实现
1.3)访问控制修饰符:封装的是数据和行为的访问权限
2)继承
目的:实现代码的重用
3)多态
3.1)意义:
3.1.1)行为的多态(cut)
3.1.2)对象的多态(我)
3.2)向上造型
3.3)强制类型转换成功的条件
3.4)表现形式:重写/重载
5.方法的重写要遵守“两同两小一大”原则
5.1)两同:
方法名相同
参数列表相同
5.2)两小:
子类的返回值类型小于或等于父类
5.2.1)返回类型为void,则必须相同
5.2.2)返回类型为基本类型,则必须相同
5.2.3)返回类型为引用类型,小于或等于
子类抛出的异常小于或等于父类----讲异常后看
5.3)一大:
子类的访问权限大于或等于父类
6.匿名内部类
创建一个类的对象,只需要创建一次。
匿名内部类如果要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变量,则该成员必须是final修饰的。
成员内部类和匿名内部类都有着自己独立的.class.
7.面向对象知识脉络
day01:
1)类/对象
2)怎么创建
3)引用类型画等号
4)null和NullPointerException
day02
1)重载
2)构造方法
3)this
4)引用类型数组
day03
1)内存管理:堆、栈、方法区
2)继承
3)super
4)向上造型
day04
1)方法的重写
2)重写&重载
3)package和import
4)访问控制修饰符
5)static
6)final
7)static final常量
day05
1)抽象方法
2)抽象类
3)接口
day06
1)多态、向上造型、强制类型转换、instanceof
2)内部类、匿名内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