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MFC)在Windows环境下,通过C++和图形设备接口(GDI)创建一个简单且功能性的画圆程序。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MFC应用程序项目,并定义了一个继承自CView的派生类CMFCDrawCircleView。在这个类中,我们覆盖了OnDraw函数来实现绘制圆形的功能,并通过使用CDC对象来访问GDI。程序还包括了如何将自定义视图类连接到框架的步骤,以及如何编译和运行程序来显示圆形。这个程序可以作为进一步探索MFC图形编程的基础。
1. MFC框架简介
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是微软公司为了简化Windows程序的开发而提供的一个C++类库。MFC封装了Windows API,为程序开发者提供了一个面向对象的编程接口,从而使程序员可以不必直接处理大量的Windows API调用,而专注于程序逻辑的实现。
1.1 MFC框架的用途和优势
MFC框架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类库,涵盖了应用程序的各个方面,包括文档管理、界面布局、事件处理等。这大大简化了Windows编程的复杂性,并提高了开发效率。MFC也支持多种高级特性,比如OLE、COM等,使得开发大型、复杂的Windows应用程序成为可能。
1.2 MFC框架的核心组成部分
MFC框架的核心主要包括文档/视图架构、消息映射机制、控件类、标准对话框以及一些辅助类。文档/视图架构是MFC框架的核心,它分离了数据和数据显示,使得程序设计更加模块化。消息映射机制则是MFC处理各种Windows消息的方式,它让程序可以响应各种事件。
2. CView类及其在绘图中的作用
2.1 CView类概述
2.1.1 CView类的定义与功能
CView类是MFC库中的一个核心类,主要负责提供视图层的功能。在MFC的文档/视图架构中,CView类承担了视图层与用户交互的主要职责。通过继承CView类,开发者可以创建一个窗口视图,用于显示文档数据。CView类的实现封装了窗口消息处理、视图更新、绘图以及与框架的通信等多种功能。
CView类不仅提供了消息处理机制,还提供了一系列的绘图函数,使得在视图窗口中绘制图形变得简单。这些功能使得CView类成为构建复杂用户界面和可视化数据展示的基础。
2.1.2 CView类与MFC文档视图结构的关系
在MFC应用程序中,文档/视图架构是用来分离应用程序的数据逻辑和显示逻辑的一种设计模式。CView类在这一架构中扮演了承上启下的角色。它与CDocument类(文档类)紧密相关联,视图通过与文档的交互,获取需要显示的数据,再将数据通过视图的绘制函数呈现给用户。
视图通常不包含数据,只是根据文档的数据进行显示。当视图需要显示的数据发生变化时,文档会通知视图进行更新,这时CView类会调用特定的绘图函数(如OnDraw)进行重绘操作。
2.2 CView类在绘图中的关键功能
2.2.1 消息映射机制
消息映射是MFC程序响应Windows消息的核心机制。CView类通过消息映射机制,将各种Windows消息与类成员函数进行映射,从而实现对特定消息的处理。消息映射的关键在于宏DECLARE_MESSAGE_MAP和BEGIN_MESSAGE_MAP、END_MESSAGE_MAP,开发者通常在CView类的派生类中使用这些宏来定义消息映射。
例如,对于视图类,响应鼠标左键点击事件通常需要重写OnLButtonDown函数:
BEGIN_MESSAGE_MAP(CMyView, CView)
ON_WM_LBUTTONDOWN()
END_MESSAGE_MAP()
宏ON_WM_LBUTTONDOWN()将WM_LBUTTONDOWN消息与CMyView类的OnLButtonDown函数进行绑定,当发生鼠标左键点击事件时,将调用该函数进行处理。
2.2.2 视图更新和刷新机制
在MFC应用程序中,视图的更新和刷新是通过消息和函数调用来完成的。CView类提供了UpdateWindow和RedrawWindow等函数,用于在需要时主动更新视图,也可以响应框架通知来进行更新。
当文档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通常会调用CView::UpdateAllViews函数,该函数会通知所有连接到同一文档的视图进行更新。此外,如果视图中的某个区域需要刷新显示,可以使用CView::InvalidateRect函数,指明需要重绘的区域,这会触发WM_PAINT消息,而该消息的处理通常是在CView::OnDraw函数中完成的。
void CMyView::OnDraw(CDC* pDC)
{
CDocument* pDoc = GetDocument();
ASSERT_VALID(pDoc);
// 根据pDoc中的数据绘制视图内容
// ...
}
在上面的代码中,OnDraw函数是一个被虚函数化的方法,在CView类的派生类中进行重写以实现自定义的绘图逻辑。当视图需要重绘时,该函数将被框架调用。
3. 创建MFC工程和C++类
3.1 MFC工程的创建过程
在深入探讨MFC工程创建之前,先让我们对MFC工程做一个总体的认知。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是一套用来封装Windows API的C++类库,它能够帮助开发者以更面向对象的方式来编写Windows应用程序。创建MFC工程是基于MFC开发应用程序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将细致分析创建过程。
3.1.1 使用Visual Studio创建MFC应用程序
要创建一个MFC应用程序,开发者通常会使用Visual Studio集成开发环境。下面是创建MFC应用程序的基本步骤:
- 打开Visual Studio。
- 选择“创建新项目”。
- 在弹出的“创建新项目”对话框中,选择“MFC应用程序”模板。
- 填写项目名称并选择存储位置。
- 点击“创建”进入项目创建向导。
在项目创建向导中,可以进行一系列的配置:
- 选择应用程序的类型:单文档、多文档或者对话框为基础的应用程序。
- 是否使用Unicode字符集。
- 预览的预编译头文件的使用。
- 用户界面特性,如是否包含状态栏、工具栏等。
完成这些配置后,Visual Studio将为我们生成一个完整的MFC应用程序框架。这包括必要的源文件和资源文件,如cpp和h文件,以及.rc资源文件。
3.1.2 应用程序向导的配置选项
MFC应用程序向导提供了许多配置选项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在向导的每个步骤中,开发者可以做如下选择:
- 常规设置 :选择应用程序的基类(如
CFrameWnd
或CMDIFrameWnd
),这决定了窗口的类型和应用程序的基本行为。 - 高级特性 :设置如是否支持Unicode、RTTI(运行时类型信息)等。
- 数据库支持 :选择是否将数据库支持添加到应用程序中。
- Internet服务支持 :如果应用程序需要访问网络资源,可以配置相应的互联网或FTP支持。
- 文档/视图支持 :决定应用程序如何管理数据和显示数据。
- 用户界面特性和外观 :为应用程序定制界面元素,例如工具栏、状态栏等。
完成这些选择后,Visual Studio的向导会根据这些配置生成相应的代码。这包括了应用程序的初始化代码、消息映射以及项目中使用的类声明和定义。
3.2 C++类的创建与管理
MFC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内置类,也支持开发者创建自己定制的类来满足特定需求。在MFC中创建和管理C++类,通常使用类向导,它是一个方便的工具,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生成类的框架代码。
3.2.1 类向导的使用
类向导是Visual Studio中的一个工具,专门用于MFC类的生成和管理。要使用类向导,开发者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 在Visual Studio中,右击项目,选择“添加”然后选择“类”。
- 在弹出的“添加类”对话框中,选择“MFC类”选项。
- 在“MFC类向导”中,输入新类的名称,选择基类,并确定类的位置。
- 根据需要添加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
- 选择需要生成的代码,如消息映射、虚函数实现等。
- 点击“完成”来生成类。
类向导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创建类,还可以帮助我们管理已有的类,例如添加或删除成员变量和函数。
3.2.2 类与MFC框架的整合
创建完C++类后,接下来就是将这个类整合到MFC应用程序框架中。整合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在文档类中使用 :如果新创建的类是一个文档类,它将需要在应用程序的文档模板类中进行注册。
- 在视图类中使用 :如果新创建的类是一个视图类,需要将它添加到文档类的派生类中,并重写相应的消息映射函数来调用它。
- 消息映射 :如果类需要响应消息,需要在类的头文件中声明消息处理函数,并在实现文件中进行定义,同时更新消息映射宏。
整合后的类将可以接收消息,并与MFC框架中的其他类交互,完成特定的业务逻辑。在MFC应用程序中,类与框架的整合是非常核心的部分,它决定了应用程序的扩展性和功能的实现。
以上内容就是创建MFC工程和C++类的详细步骤和策略。通过这些步骤,开发者可以成功构建起MFC应用程序的基础结构,并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OnDraw函数覆盖与圆形绘制实现
4.1 OnDraw函数的作用和重要性
4.1.1 OnDraw函数的基本概念
在MFC应用程序中,视图类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负责绘制。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视图类需要实现一个重要的函数 —— OnDraw
。 OnDraw
函数是MFC框架中用于响应视图绘制请求的函数,它提供了一个设备上下文(DC)对象,程序员可以在这个DC上使用各种GDI函数进行图形绘制。
OnDraw
函数通常被重写以包含特定于应用程序的绘图代码。例如,如果视图显示了图表或者图形界面元素,那么这些元素的绘制逻辑就会在 OnDraw
函数中实现。该函数在视图更新时被调用,例如当视图窗口大小改变、显示、隐藏、滚动或被刷到屏幕上时。
值得注意的是,当一个视图需要被绘制时, OnDraw
函数不会单独被调用。它实际上是由 OnPrepareDC
函数间接调用的。 OnPrepareDC
函数在准备设备上下文后被调用,并且默认情况下调用 OnDraw
函数。
4.1.2 OnDraw函数与视图绘制流程
为了理解 OnDraw
函数在MFC应用程序中的角色,我们需要简单回顾一下MFC的视图更新流程。当视图需要更新时,框架会调用 OnUpdate
函数。 OnUpdate
函数负责标记视图区域为无效,并在必要时更新文档的数据结构。随后,当视图需要重新绘制时, OnDraw
函数被调用,并且传入一个设备上下文参数,以便在该上下文中绘制视图的内容。
在 OnDraw
函数中,您将使用CDC类的成员函数进行绘图。这些函数包括了绘制线条、矩形、圆形、文本以及其他图形元素的方法。 OnDraw
函数是MFC绘图模型的核心,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它对于创建成功的图形用户界面至关重要。
4.2 实现圆形绘制的步骤与代码解析
4.2.1 设置画笔和画刷属性
在MFC中绘制圆形的第一步是设置合适的画笔和画刷属性。画笔决定了绘制线条的样式,而画刷决定了图形的填充样式。以下是设置画笔和画刷的代码示例:
void CMyView::OnDraw(CDC* pDC)
{
// 创建一个蓝色画笔
CPen pen(PS_SOLID, 2, RGB(0, 0, 255));
CPen* pOldPen = pDC->SelectObject(&pen);
// 创建一个红色画刷
CBrush brush(RGB(255, 0, 0));
CBrush* pOldBrush = pDC->SelectObject(&brush);
// ... 这里将会绘制圆形
// 恢复旧的画笔和画刷
pDC->SelectObject(pOldPen);
pDC->SelectObject(pOldBrush);
}
在这段代码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PS_SOLID样式的蓝色画笔,并将其选择到DC中。接着,我们创建了一个实心的红色画刷,并同样将其选择到DC中。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用蓝色的线条来绘制圆形的边缘,而圆形的内部则使用红色填充。
4.2.2 使用CDC类的绘图函数绘制圆形
在画笔和画刷配置好之后,我们就可以使用CDC类提供的绘图函数来绘制圆形。以下是绘制圆形的代码示例:
void CMyView::OnDraw(CDC* pDC)
{
// ... 画笔和画刷的设置代码
// 设置圆形的位置和尺寸
CRect rect(10, 10, 100, 100); // 一个示例矩形,确定了圆形的位置和大小
// 绘制圆形
pDC->Ellipse(rect);
// ... 恢复旧的画笔和画刷
}
在这段代码中, CRect
定义了一个矩形,该矩形用于确定圆形的位置和大小。 Ellipse
函数根据这个矩形绘制一个最佳拟合的圆形。这里的矩形并不是圆的实际边界,而是一个边框, Ellipse
函数会使用这个矩形的最小和最大坐标来绘制一个圆形。
绘制圆形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矩形的大小和位置决定了圆的大小和位置。在实际应用中,你可能需要根据视图的实际需求来计算这个矩形的坐标值。
通过本章节的介绍,我们了解了 OnDraw
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它在MFC绘图模型中的作用。我们还了解了如何在MFC中绘制一个圆形,包括如何设置画笔和画刷以及如何使用 CDC
类的 Ellipse
函数。这些知识是进行进一步图形绘制和自定义视图外观的基础。在实践中,开发者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调整画笔和画刷的属性,以及圆形的位置、大小和颜色,以便在应用程序中实现期望的视觉效果。
5. CDC类和GDI图形绘制技术
5.1 CDC类的功能介绍
5.1.1 CDC类与设备上下文的概念
CDC类是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中用于设备上下文操作的核心类。设备上下文(Device Context,简称DC)是一个包含设备相关信息的数据结构,允许Windows应用程序与特定类型的输出设备进行交互。通过CDC类提供的接口,开发者能够管理图形输出、字体、颜色设置等,并在设备上下文中进行绘制操作。
设备上下文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抽象层,它屏蔽了不同设备之间的差异,使得开发者可以用统一的API在多种输出设备上绘图,如屏幕、打印机和位图等。CDC类通过封装这些API,简化了图形操作,提高了代码的可移植性和可重用性。
5.1.2 CDC类提供的绘图方法
CDC类提供了一系列的成员函数,用于在设备上下文中进行各种图形绘制操作。这些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
MoveTo
和LineTo
:用于绘制线条。 -
Rectangle
、RoundRect
、Ellipse
和Polygon
:用于绘制矩形、圆角矩形、椭圆和多边形。 -
Chord
、Pie
、Arc
:用于绘制弦、饼和弧形等特殊形状。 -
DrawText
和TextOut
:用于绘制和输出文本。
此外,CDC类还提供了一些用于设置颜色、字体和笔刷属性的函数,如 SetTextColor
、 SelectObject
和 SetBkMode
等,这些属性的设置对于绘制效果至关重要。
5.2 GDI图形绘制基础
5.2.1 GDI基本概念及图形对象
GDI(Graphics Device Interface)是Windows中用于绘图的核心组件,它允许应用程序使用统一的方式在多种输出设备上进行图形绘制。在MFC中,GDI与CDC类紧密集成,通过CDC类提供的接口,可以方便地利用GDI进行图形操作。
GDI定义了多种图形对象,包括:
- 画笔(CPen):用于绘制线条和轮廓。
- 画刷(CBrush):用于填充图形内部,如填充矩形或椭圆。
- 字体(CFont):用于绘制文本。
- 位图(CBitmap):用于存储图形图像数据。
这些图形对象在使用之前需要被创建,并通过 SelectObject
函数选入到设备上下文中,才能进行相应的绘制操作。
5.2.2 GDI在MFC中的应用实例
以下是一个使用MFC中的CDC类和GDI绘制图形的简单示例代码。我们将演示如何在MFC视图类的 OnDraw
函数中绘制一个圆形和一段文本。
void CMyView::OnDraw(CDC* pDC)
{
// 设置背景模式为透明
pDC->SetBkMode(TRANSPARENT);
// 创建一个画笔,用于绘制圆的轮廓
CPen pen(PS_SOLID, 2, RGB(0, 0, 0)); // 黑色,宽度为2
CPen* pOldPen = pDC->SelectObject(&pen);
// 创建一个画刷,用于填充圆的内部
CBrush brush(RGB(0, 0, 255)); // 蓝色
CBrush* pOldBrush = pDC->SelectObject(&brush);
// 绘制圆形
CRect rect;
GetClientRect(&rect); // 获取视图客户区大小
int radius = min(rect.Width(), rect.Height()) / 4; // 计算半径
pDC->Ellipse((rect.Width() - radius) / 2, (rect.Height() - radius) / 2,
(rect.Width() + radius) / 2, (rect.Height() + radius) / 2);
// 绘制文本
pDC->SetTextColor(RGB(255, 255, 255)); // 设置文本颜色为白色
pDC->TextOut(20, 20, _T("Hello MFC and GDI!"));
// 恢复旧的画笔和画刷
pDC->SelectObject(pOldPen);
pDC->SelectObject(pOldBrush);
}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首先设置了背景模式,然后创建了一个画笔和一个画刷,并选入设备上下文中。之后,我们计算了视图中圆形的大小,并调用 Ellipse
函数绘制了圆形。最后,我们绘制了一段文本,并在完成后恢复了原有的画笔和画刷对象。
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将GDI图形对象与CDC类结合使用,在MFC应用程序中实现基本的图形绘制。通过CDC类,开发者可以方便地将GDI的强大功能集成到自己的应用中,创建丰富和动态的图形用户界面。
6. 内存设备上下文(DC)和位图的使用
6.1 内存DC的概念与作用
6.1.1 内存DC与屏幕DC的区别
内存设备上下文(DC)是一种在内存中创建的设备上下文,它与屏幕设备上下文(屏幕DC)在很多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屏幕DC直接关联到显示设备,是显示图形元素到屏幕上的接口。而内存DC存在于系统内存中,它是对屏幕DC的一种仿真。
内存DC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作为一种缓冲机制,在进行大量绘图操作之前先在内存中构建图像,然后一次性将构建好的图像传递给屏幕DC,减少直接屏幕绘制的次数。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减少闪烁现象,提高程序的绘图效率。内存DC还能够用于图像处理算法中,在内存中对位图进行各种变换,再将处理后的图像显示到屏幕上。
6.1.2 内存DC在双缓冲技术中的应用
双缓冲技术是图形编程中常用的一种减少屏幕闪烁和提高绘制效率的方法。在双缓冲中,主要涉及到两种DC:一种是屏幕DC,另一种是内存DC。绘制操作首先在内存DC上完成,然后将内存DC的内容一次性复制到屏幕DC上。
在MFC中,使用双缓冲技术绘制复杂图形时,可以避免由于绘图操作频繁而引起屏幕闪烁。例如,在OnDraw函数中,首先创建一个与视图兼容的内存DC,然后在这个内存DC上进行所有绘图操作。完成绘制后,再通过BitBlt或StretchBlt函数将内存DC的内容复制到视图的设备上下文中。最终结果是,用户看到的是一个平滑、无闪烁的图像更新过程。
6.2 位图的创建与操作
6.2.1 位图的创建和加载
在MFC中,位图是表示图形的数字信息的集合。创建一个位图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 使用CBitmap类来创建一个位图对象。
- 使用CreateCompatibleBitmap函数创建一个与指定设备兼容的位图。
- 使用CDC类中的SelectObject函数将创建的位图选入内存DC。
加载一个已经存在的位图文件,则可以使用CImage类(在MFC中为CStatic类的子类),调用Load函数来完成。在MFC中,还可以使用CFile类或直接使用文件I/O操作来读取位图文件,然后使用GDI函数进行绘制。
6.2.2 位图与内存DC结合实现动态图形效果
当位图与内存DC结合使用时,可以实现一些复杂的动态图形效果,比如逐帧动画、图像合成等。在MFC中,可以利用内存DC先对位图进行修改或合成,然后再将其绘制到屏幕上。
例如,为了创建一个简单的动画效果,可以创建一个内存DC和一个兼容的位图,然后在每次动画的下一帧更新位图的内容,并通过BitBlt函数将内存DC的内容绘制到屏幕DC上。这个过程不断循环,就形成了动画。
一个典型的代码示例可能如下:
void CMyView::OnDraw(CDC* pDC)
{
CBitmap bitmap;
CBitmap* pOldBitmap = NULL;
CDC memDC;
// 创建内存DC
memDC.CreateCompatibleDC(pDC);
// 创建或加载位图
bitmap.LoadBitmap(IDB_ANIMATION_FRAME);
pOldBitmap = memDC.SelectObject(&bitmap);
// 设置绘制的起始位置
pDC->BitBlt(0, 0, bitmap.GetBitmap()->GetBitmap()->GetBitmapDimension().cx,
bitmap.GetBitmap()->GetBitmap()->GetBitmapDimension().cy,
&memDC, 0, 0, SRCCOPY);
// 恢复原来的位图
memDC.SelectObject(pOldBitmap);
}
在上述代码中, IDB_ANIMATION_FRAME
是一个位图资源标识符,表示动画的每一帧。通过在OnDraw函数中不断地替换和绘制不同的帧,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动画效果。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内存DC与位图在图形界面程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需要大量绘图操作和实现复杂图形效果的场合。内存DC作为中间存储介质,可以有效地提升绘图效率,而位图的创建和操作,则为程序提供了丰富的图形处理能力。
7. 视图与框架的连接及文档模板配置
7.1 视图与框架的通信机制
7.1.1 消息传递机制详解
MFC应用程序中,视图(CView)和框架(CFrameWnd)之间的通信主要依赖于消息传递机制。MFC封装了Windows消息系统,通过消息映射(Message Maps)的方式简化了消息的处理。消息传递流程通常从用户输入事件开始,如按键或鼠标操作,这些事件会生成相应的消息,并通过Windows的消息循环传递给框架窗口。
框架窗口接收到消息后,会将其转送到视图窗口,视图类通过重写消息处理函数来响应这些消息。例如,当用户点击一个按钮时,按钮的消息被框架捕获,框架将消息发送到视图,视图通过 OnBNClickedButton
函数响应该消息。
7.1.2 视图与框架的交互方法
视图和框架之间有两种常见的交互方法:直接调用成员函数和发送自定义消息。
- 直接调用成员函数 :视图可以直接调用框架的成员函数来进行通信。例如,视图可以通过调用
GetDocument()
函数访问关联的文档对象,进而与之交互。
CMyDocument* pDoc = GetDocument();
if (pDoc)
{
// 可以在这里对pDoc进行操作
}
- 发送自定义消息 :视图也可以通过发送自定义消息的方式与框架通信。这通常在视图需要通知框架发生了一些特定事件时使用。
// 自定义消息声明
#define WM_MY_CUSTOM_MESSAGE (WM_USER + 100)
// 视图中的消息发送
PostMessage(WM_MY_CUSTOM_MESSAGE);
// 框架中的消息处理
BEGIN_MESSAGE_MAP(CMyFrame, CFrameWnd)
ON_MESSAGE(WM_MY_CUSTOM_MESSAGE, OnMyCustomMessage)
END_MESSAGE_MAP()
LRESULT CMyFrame::OnMyCustomMessage(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 处理来自视图的消息
return 0;
}
7.2 文档模板的配置与使用
7.2.1 文档模板的作用和结构
文档模板(CDocTemplate)在MFC框架中扮演着协调文档、视图和框架之间关系的角色。它定义了一种文档类型,以及该类型文档所使用的视图和框架的类。文档模板决定了如何加载和显示文档,以及文档数据如何与用户界面关联。
文档模板的主要功能包括: - 管理文档和视图对象的创建和销毁。 - 确保文档和视图的正确关联。 - 提供接口用于打开、保存、打印文档。
文档模板通常在程序启动时创建,并被存储在应用程序对象中。
7.2.2 如何配置MFC应用程序的文档模板
配置文档模板通常发生在应用程序的启动过程中,当用户通过应用程序向导创建一个新的MFC应用程序时,相关的文档模板配置代码会被自动添加到项目中。
以下是一个文档模板配置的代码示例:
CSingleDocTemplate* pDocTemplate;
pDocTemplate = new CSingleDocTemplate(
IDR_MAINFRAME,
RUNTIME_CLASS(CMyDoc),
RUNTIME_CLASS(CMyFrame), // 主框架窗口
RUNTIME_CLASS(CMyView)
);
AddDocTemplate(pDocTemplate);
在此代码中: - IDR_MAINFRAME
是资源标识符,指向菜单、工具栏等UI元素。 - RUNTIME_CLASS
宏用于获取相应的类对象。 - AddDocTemplate
函数将新创建的文档模板添加到应用程序的文档模板列表中。
文档模板的配置决定了应用程序如何与特定类型的文档交互,为视图和框架提供了正确的关联,并为文档的创建和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结构。这种配置方式简化了基于文档的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让开发者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而不必担心底层的文档管理细节。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MFC)在Windows环境下,通过C++和图形设备接口(GDI)创建一个简单且功能性的画圆程序。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MFC应用程序项目,并定义了一个继承自CView的派生类CMFCDrawCircleView。在这个类中,我们覆盖了OnDraw函数来实现绘制圆形的功能,并通过使用CDC对象来访问GDI。程序还包括了如何将自定义视图类连接到框架的步骤,以及如何编译和运行程序来显示圆形。这个程序可以作为进一步探索MFC图形编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