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挑重点看吧, 摘要, 大概理解一下之后就看方法, 代码, 实验)
(其它琐碎的东西也要积累, 毕竟以后写文章的是自己)
(总体预计16~18小时,两个休息日完成,三~四个工作日完成)
一.题目(10min)
- 要思考用了哪些厉害的名词,
- 自己以后可以以什么名词, 用什么格式取名
- 文章肯定是针对现下存在的一个问题进行解决,明确这个问题
二.摘要
- 背景
- 问题
- 以前的解决方式
- 方法:
- 以前的不好
- 作者的好
三.网络结构图
- 框架: 模块
- 输入, 输出
- 整个训练的过程(流程)
- 损失函数的意义
- 作者思想的亮点
四.方法
- 跳过介绍, 相关工作等
- 主要公式, 主要方法
- 定义
- 哪些部分能和代码结合
四.实验结果
- 世界水平:要记住世界水平,也就是,自己想要提高也要在这个基础上,并根据新的文章不断地更新这个值,这个值往往能够判断这篇文章方法的好坏。(5min)
- 其他方法:先记住名字吧,因为要拿来做对比总会是最先进的方法,你总有机会读到它的。(20min)
- 实验设计:看看作者做了哪些实验,其实也能预计到自己的工作量,心里要有预期。(20min)
- 画图表示:在过程中,不断积累plt的技巧。(30min,总结总篇)
五.代码
- 卖点部分代码
- 数据处理:理解数据最原始的状态,并一步步知道它变化的过程,最能够较好地帮助理解。(1hour)
- 分析数据的输入输出状态。
- 网络架构:网络架构的实现具体在代码中如何表达。(1hour)
- 分析每一层网络变化的节点。
- 训练过程:数据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网络是怎样一步步优化。(1hour)
- 分析实验输出结果数据变化的走向。
- 评估过程:网络优化的指标,文章中的损失函数如何表达。(1hour)
- 明确计算,各种公式。
- 优化过程:优化函数的选择?既然师兄说了,那么这件事情必然有它的道理。(30min)
六.文章具体内容(先代码,后内容,不然很划水。内容永远是代码的辅助。否则,就像你只看书上的那些弯弯绕绕的话语不做题是一个道理。 文章是帮助看懂代码的工具)
- 所以上述过程,读文章作为辅助则有:
- 数据处理: 一些常用到的处理技巧,算法。文章内容描述,有理有据的理解。(30min)
- 网络架构:图结构,记住它。文章内容描述,有理有据的理解。(30min)
- 训练过程:文章中提及一个整体的走向,给代码一个指引。文章内容描述,有理有据的理解。(30min)
- 评估过程:损失函数,其他计算公式。文章内容描述,有理有据的理解。(30min)
七.代码的二次学习,积累(!!?为啥? 因为最后要出结果,看的就是实验,会敲代码才是真的理解,否则任何东西都是纸上谈兵)
- 数据处理:对应不同数据,处理的方式,常用的函数和步骤。(1hour)
- 网络架构:网络的组织形式,常用函数等。(1hour)
- 训练过程:注意要输出的信息,常用代码套路。(1hour)
- 评估过程:注意代码和损失函数的联系,调用的函数。(1hour)
- 文章主要技巧:组成其所需要的代码。(1hour)
- 其他重要组件:组成其所需要的代码。(1hour)
八.文章总概览
- 文章总体架构:分成了几个部分,是一种写法。(30min)
- 每个模块下的语句:每种文章的组件它又搞了一些什么样的内容来做。(20min,初看之下这个有点没意义。)
- 要表达某种意思,吹水用的语句:写文章要用的,就像考试写作的模板。(1hour,在最后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之后,快速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文章)